[XCAR 車型解析 原創]
1996年第一代三門版奧迪A3駛下位于德國英戈爾施塔特奧迪總部的生產線,一個被稱為“豪華A級車”的細分市場隨即出現。16年后的今天,奧迪A3已經獲得了累計超過260萬輛的銷量。盡管在這一細分領域獲得了不俗的成就,但這一數字與真正意義上的暢銷車型相比還相去甚遠,所以2012年日內瓦車展上奧迪展示了全新一代A3,一場高技術含量的逆襲即將上演。
首先很多讀者或許會疑惑,筆者為何會使用“逆襲”一詞。在2011年度奧迪A3的銷售量占到了整個奧迪車系的約20%,但其中的絕大多數都來自于德國本土市場以及歐洲傳統市場。反觀以持續十余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奧迪A3增長的推動作用微乎其微。其根本原因就是現售車型源于2004年推出的第二代奧迪A3,從外形至技術已無法形成足夠的吸引力與競爭力。
第一代奧迪A3于1996年發布后,率先推出了兩廂三門版車型,隨后在1999年推出5門版車型與S3運動版車型。搭載其上的1.8渦輪增壓汽油發動機獲得了當年度的“全球十佳發動機”稱號,同時1.9TDI柴油版本也在推行清潔柴油技術的歐洲大受歡迎。包括ESP、EBD與TCS在內的眾多新型車載電子技術的加持,成功的幫助奧迪A3樹立了科技運動的形象。截止2003年,第一代奧迪A3共在全球交付88萬臺,達到了奧迪最初對這一細分市場的期望水平。
為了幫助奧迪繼續在科技與運動領域保持領先角色,奧迪在2004年正式推出了第二代A3,新車裝備了2.0TFS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汽油發動機、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與S-tronic雙離合變速器等全新的動力總成,這些近年才被中國消費者所熟悉的名詞令8年前的A3走在了時代的前沿,其性能也為車迷所津津樂道。不久后奧迪將五門版第二代A3冠名以“Sportback”隆重推出,后期更是推出了敞篷版S3與搭載2.5TFSI發動機的RS3 Sportback車型。
2010年七月,在經過了對第二代sportback車型小幅適應性升級之后,A3正是進入中國銷售。盡管筆者手頭缺乏詳細的銷售數字,但奧迪A3在登陸中國后并沒有取得預想中的熱賣,高企的價格與略顯過時的整車風格令A3一直在奧迪中國軍團中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也正是因為以上原因,奧迪對今年下半年向中國引入全新奧迪A3充滿了期待。
全新一代奧迪A3依然保持前兩代的傳統--即率先推出3門型號。在設計DNA上使用了“六邊形大嘴”、棱角鮮明的腰線以及LED大燈、尾燈等奧迪最新家族元素。與幾乎所有其他奧迪車型一樣,A3的車身尺寸相比上代有了不小的提升。其中長度基本保持不變,寬度和軸距分別增加了23毫米和12毫米。設計師還通過對前軸的40mm前移,獲得了更加優異的前后平衡與外觀視覺。
ultra輕量化技術
“輕量化”之于奧迪,已然成為品牌精髓所在,截止2011年已有70萬輛裝備了AFS輕質車架的奧迪汽車駛下生產線。全新一代奧迪A3相比老款的減重達到了80千克,首當其沖的就是采用了復合材料車架,車架型材包括了奧迪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硬鋼、先進高強度鋼、高強度鋼、低碳鋼以及鋁板。這些不同材料通過多種連接方式構成了強度大幅提升的車身,同時重量下降了18千克。而大眾集團最新的“MQB”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臺則能夠幫助奧迪A3進一步減輕重量,比如A3使用的前輪鋁制副車架就帶來了6千克的減重效果。
除了車架與平臺帶來的減重,奧迪ultra更是將輕量化深入了車身的每一個細節。比如使用新型座椅減重4.0千克、全新的空調系統減重4.0千克、使用輕量化的座椅支架并減少線纜一共減重1.7千克、MMI系統減重640克、甚至使用新型塑料鉚釘代替傳統鋼釘---每個減重4克。如此“變態”的請輕量化工程,我想引用行業內一位前輩的描述:“每一克都至關重要”。
低排放動力總成與行駛中“閉缸”技術
全新一代奧迪A3動力總成將采用多款小型化技術,首批上市車型將會裝備1.4TFSI、1.8TFSI和2.0TDI三款發動機。每一款發動機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輕量化工程,包括曲軸箱、活塞、連桿等部件分別使用了包括更換新材料、打孔等措施來降低重量。其中1.4TFSI發動機在原基礎上減重21千克,而1.8TFSI則減重7千克。在此基礎上發動機的性能并沒有減弱,反而油耗和排放大幅度減少,具體數據請見下表:
| 最大功率 | 最大扭矩 | 0-100加速 | 每百公里油耗 | |
| 1.4TFSI |
90kW |
200Nm |
9.3s | 5.2L |
| 1.8TFSI | 132kW | 250Nm | 7.2s | 5.6L |
| 2.0TDI | 110kW | 320Nm | 8.6s | 4.1L |
|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 ||||


幫助奧迪在原有動力基礎上降低油耗的,主要包括發動機啟停技術、能量回收技術以及全新的全車智能熱管理。除此之外還加入一項行駛中“閉缸”技術:此技術應用在大眾集團全新代號為EA888的直列4缸TFSI發動機之上, 當發動機正常運轉時,只要電控系統監測到此時行駛狀態均勻且需求動力非常低的情況下,就會主動關閉中間兩個氣缸。具體的做法是通過改變凸輪軸的位置,使正時氣門停止打開,保持關閉狀態。活塞仍然在缸內往復運動,但不進行進排氣和點火。通過電腦做到高度的精確同步后,達到減少油耗與排放的效果。由于此項技術剛剛推出,筆者也僅僅接觸到了1:1等比例模型,具體的技術細節、運行模式與實際效果將在日后的試駕中向大家展示。
全新一代網絡化升級
在奧迪的計劃之中,全新A3將成為新一代汽車&網絡交互系統的試水之作,奧迪將之稱為Audi Connect系統。在這一系統框架下,車主將得到量身定制的個性化互聯網服務,包括對與天氣、旅行、導航乃至航班信息的收集與提供,同時能夠和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實時進行互動與更新。而操作界面則更新為全新一代MMI系統。
新的MMI系統最大的亮點既是加入了旋鈕手寫與語音控制功能,原先的大小不一的MMI旋鈕有所升級,按鈕頂部變成了一塊手寫板,可以用來手寫輸入,而語音系統的識別能力與拓展功能也得到了強化。通過在電子硬件領域奧迪與nVIDA的深度合作,整個MMI系統的運行速度與智能化也得到了大幅提高,而可收折的7英寸顯示器也將厚度降低到了11mm。
網絡化應用之外,多樣的電子輔助配置同樣武裝到了牙齒。全新的自動泊車系統能夠識別多種停車位,自適應巡航系統能能夠主動控制車距并且防止車道偏離。安全方面預防式剎車輔助系統能夠在發生緊急情況時預先制動,而當事故已經發生時,系統會自動識別并且施加制動力幫助轎車停下,防止繼續滑行帶來更為嚴重的后果。
對全新A3技術介紹到這里先告一個段落,筆者所接觸到得信息在媒體試駕會召開之前相對有限。接下來跟大家聊聊奧迪的新車質量控制,所謂質量控制是通過檢測和對材料的研發與精挑細選,讓產品的每一個細節達到“完美”的高標準過程。奧迪正是通過質量控制這一工程,“瘋狂”地對每一個細節進行打磨。
在一臺新車被真正制造出之前,奧迪質量檢測部門會首先自主“制造”一個完整的車身來進行外觀縫隙的嚴格檢測。通常他們會直接使用高精度數控機床銑出一個完整的車身以及不同車身組件,熟悉機械的朋友相信會感嘆,德國的數控機床何等的恐怖!不過這樣也需要花費巨額的研發費用。舉一個實例,質量控制部門直接用一整塊鋁錠銑出了一個全新A3的左前門,將其固定在一個巨大的金屬樣架之上,裝配了全套車門零件,據工程師介紹,這一個車門的造價,換算成歐元可以在英戈爾施塔特買下一座房子,這里指的房子在國內既是別墅。
仍然以這個左前車門為例,為了精確控制縫隙、密封程度、靜音性能等指標,奧迪的工程師在車門上設置了700個測量點,通過激光進行極度精確的檢測與建模。而在另一個更為巨大的樣架之上,奧迪的工程師們在整車外殼上共設置了5000個測量點。如此對細節的精益求精,只能用“瘋狂”來形容。也正是通過如此細致繁瑣的質量控制,全新奧迪A3對縫隙的理論控制值從上一代的2-3mm提升到1.4mm。

除了對接縫與車身外殼嚴格的質量控制外,內飾材質的選擇與研發也是質量控制部門的重要工作。全新奧迪A3的內飾需要選擇750種顏色零部件,而這些零部件來自45個不同的供應商。比如典型的奧迪銀色啞光內飾部件,質量控制部門將會從亮度、色譜、燈光實驗等眾多環節進行挑選,從不同供應商提供的材料中選出最佳效果。
另一個例子是全新奧迪A3所使用的3D玻璃內飾部件,在研發這一全新部件的過程中,奧迪共使用了5層玻璃結構來制作立體3D效果,并且使用昂貴的真空抻拉塑性技術來打造這一完美的視覺效果。而全新奧迪A3的空調出風口又是這一團隊的另一杰作,通過模仿戰斗機矢量尾部噴口,實現對風量、方向的精確控制,筆者體驗過后確實好用,大家在今年晚些時候,新A3正式引入中國銷售后就可以親身體會。
結語:盡管在沒有試駕到全新A3實車之前,還不能徹底的評價一部新車的好壞,但是全新A3僅僅從研發過程到武裝到牙齒的全新科技裝備,就能夠看出奧迪對這款車的野心以及信心。尤其是對中國市場,基本可以確定的是今年下半年就會先行引入國內銷售,未來國產也非常有可能。那么全新奧迪A3能否在未來上演一場高技術含量逆襲,進化為一款真正叫好又叫座的車型?至少筆者認為新A3擁有這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