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導購 原創]
不得不承認,在中國汽車市場,“加長”是個很具代表性的詞語,它容易引來更多關注和認可。并且在經過這項專為滿足國人需求而做出的“改良”之后,那些佩帶著“L”標識的加長版車型似乎就有了睥睨旁人的資本。然而問題來了,那些在歐美國家可以完全滿足使用的標準版車型為何無法適應中國消費者的乘坐需求?如果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那么答案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消費者對車內空間的日益挑剔。
當然,在加長成風的中國車市,也不是所有廠商都在追求空間舒適性的同時拋棄了原本的設計精髓。至少,還有那么一部分車型在用最標準的設計美感和操控樂趣,堅持服務于對駕駛感受有著更深層理解和追求的消費者們。
在加長現象最為嚴重的中級車市場,軸距的增長對提升車輛后排乘坐空間的確作用顯著,而標準軸距車型在操控性方面的出色表現同樣有目共睹。如果選擇后者,那么消費者能夠買到的國產中級車則包括了華晨寶馬3系與北京奔馳C級這對來自德國的老對手。而進口車型中也不乏雷克薩斯IS和英菲尼迪Q50這樣的實力選手。然而為確保對比的公平性,我們僅挑選出了各品牌車型中價位相近的配置款式。
| 指導價對比 | |
| 車型 | 售價 |
| 華晨寶馬3系 2016款 320i M運動型 | 37.90萬元 |
| 北京奔馳C級 2015款 C 200 運動版 4MATIC | 38.98萬元 |
| 雷克薩斯IS 2015款 200t F SPORT | 36.90萬元 |
| 英菲尼迪Q50 2014款 2.0T 豪華版 | 36.98萬元 |
|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 |
(一)外觀對比
寶馬3系 2016款 320i M運動型
對于現款寶馬3系(F30/F35)而言,除了全面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這一核心變化之外,推出加長軸距版車型也是其為對抗競爭對手所做出的重要決策。外形上,現款寶馬3系依舊傳承了BMW的經典元素,相比上一代車型(E90),標志性的雙腎格柵面積更大,且造型更寬。與開眼角式的天使眼頭燈組共同成了一副極具時尚和運動感的新面孔。
標志性的雙腎進氣格柵與天使眼頭燈是新一代寶馬3系為人熟知的設計特征。
低矮流暢的車側線條使新一代寶馬3系更顯修長,車身尺寸方面(以帶有運動套件的M運動版為例)4650/1811/1454mm的三圍和2810mm的軸距是其標準的身材尺寸。相比長軸版,長度及軸距縮短了110mm。相應的,在減少后排乘客膝部空間的同時,這臺標準軸距車型也收獲了BMW 3系接近50:50的前后重量分配和與生俱來的駕駛樂趣。
從車尾視角來區分標準和加長軸距版寶馬3系的方法基本僅來自于尾門標識。作為一款具有運動血統的中級車,寶馬3系的車尾造型保持了足夠的內斂和穩重。而同時,透過尾門上翹的鴨尾設計和大量水平線條勾勒出的層次感,現款3系的運動風格依然十分突出。
奔馳C級 2015款 C 200 運動版 4MATIC
隨著全新一代奔馳S級轎車的更新換代,主打家用市場且同樣步入了一個嶄新產品周期的奔馳C級車也找到了最合理的臨摹對象。同時,與寶馬的做法有些近似的,國產新一代奔馳C級車的長軸版也應勢而生。相較于寶馬對經典的傳承,奔馳在家族化設計上的大幅度創新更能展現出自己身為汽車發明者的權威和歷史地位。
脫胎于新一代S級優雅的車側造型令新款C級車的整體氣質更顯華貴,作為標準軸距車型的長寬高分別為4714/1810/1442mm,軸距達2840mm。而長軸版則擁有4783mm的車長和2920mm軸距,相比之下,車長及軸距分別增長了69mm和80mm。
新款奔馳C級的車尾設計依舊保持了與車頭的和諧呼應,簡約中流露著些許典雅與雍容。同時,羽翼造型的靚麗尾燈也是奔馳新一代車型最具辨識度的設計元素。
羽翼式尾燈組和隱藏式雙出排氣同樣是奔馳C級獨居辨識度的設計元素。
雷克薩斯IS 2015款 200t F SPORT
作為傳統德系豪華品牌的主要競爭對手,來自日本的雷克薩斯在設計領域可謂獨具匠心。近年來,這家具有匠人精神的日本車企所打造每一款產品都足以在視覺上展現出攝人魂魄的美感和沖擊力。如果以寶馬3系和奔馳C級為假想敵,那么一臺不曾擁有過加長設計的雷克薩斯IS更是值得警惕的對手。
前臉部分,以紡錘形中網為代表的標志性元素,是雷克薩斯最引人注目的家族式設計風格。顯然,犀利和動感也是根植于雷克薩斯基因中最主要的序列組成。分離式的頭燈組標配遠近光一體式氙氣大燈,同時,利劍造型的LED日間行車燈更進一步突出了前臉的凌厲與兇悍。
車身側面,雷克薩斯IS擁有著“或許是”同級別最為妖嬈的曲線。低伏的側身姿態中,高挑的腰線刻畫雖有些輕描淡寫,但外擴的輪拱與流水般自然的側裙絕對算得上是車側設計中濃墨重彩的筆觸。論身材,4665/1810/1430mm的三圍尺寸和2800mm的軸距尚且無法使雷克薩斯IS與來自德系的3系和C級分庭抗禮。但在如此曼妙的身材面前,又有誰愿意用附加的尺寸來畫蛇添足呢?
緊致且干練的臀部是欣賞雷克薩斯IS外觀過程中堪稱完美的收尾。其中,棱角分明的尾燈為車尾營造出的運動氣息絲毫不亞于其兇猛的前臉。此外,運動化雙出布局的排氣也表明了IS對動力性能的不懈追求。
英菲尼迪Q50 2014款 2.0T 豪華版
在醞釀多年之后,英菲尼迪終于在2014年底正式推出了它們國產化之后的首款車型——Q50L。沒錯,加長便是國產新車為了適應國內市場需求而做出的本土化重要改進。而標準軸距版的Q50仍以進口形式在國內銷售。
外觀設計方面,現款Q50延續了英菲尼迪的家族式設計風格,寬大的四邊形進氣格柵采用鍍鉻包邊工藝,從而突顯出前臉的時尚和豪華氣質。大燈燈組源自仿生學設計,全LED光源的應用和類似瞳孔的視覺效果也為Q50的車頭增色不少。
車身側面,矯健的身材和流暢的線條感同樣給予了Q50十足的運動色彩。官方數據顯示,作為標準軸距車型,現款Q50(不含運動套件)長寬高分別為4790/1823/1450mm,軸距達2850mm。較之國產加長版車型4840mm的車長和2898mm的軸距分別縮短了50mm和48mm。
即便是標準軸距版車型,2850mm的軸距依然是Q50領先對手的優勢體驗。
凹凸有致的車尾造型中,翹起的鴨尾設計和粗壯的雙出排氣都是Q50運動風格的最佳定義。另外,牌照框上下兩側所裝配的鍍鉻飾條也形成了與車頭設計的呼應統一。
(二)內飾對比
寶馬3系 2016款 320i M運動型
坐進寶馬3系的車內你會很自然的發現,包括中控面板在內的大部分功能設施都向駕駛者一側做出了明顯傾向。而促使此類設計理念成型的根本原因正是寶馬對駕駛樂趣的一貫推崇。層次分明的中控臺上,獨立式液晶屏幕搭載了寶馬idrive多媒體人機交互系統,并沿用了以往便捷的旋鈕及按鍵控制器。M運動款式的三輻方向盤握感粗壯牢靠,且集成有豐富的多功能按鍵。
來自M運動風格的設計元素,使得寶馬3系的內飾充滿了令人興奮的戰斗氣息。
奔馳C級 2015款 C 200 運動版 4MATIC
即便僅是簡單復制了奔馳S級的設計風格,但新一代奔馳C級車的內飾依然備受好評。堪稱華麗的中控臺從設計到工藝都做出了同級別新的標桿表現,上層結構采用大面積皮革覆蓋并輔以縝密的縫線工藝點綴,以提供細膩的觸覺感受。而中控面板則利用一整塊烤漆飾板營造出奔馳特有的典雅與豪華氣息。此外,還原經典的換擋設計進一步實現了車內儲物空間的合理布局。同時,醒目的中央液晶屏幕所搭載的COMMAND多媒體系統也因此收獲了更具人機工程學設計的獨立控制單元。
除了運動元素的融入,豪華感也是新一代奔馳C級車內飾最為突出的亮點。
雷克薩斯IS 2015款 200t F SPORT
相比渾然天成的外形,雷克薩斯IS的內飾更多體現了日系品牌追逐細膩和嚴謹的設計訴求。大量水平線條的融入為工整的中控臺劃分出鮮明的層次感,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皮革包裹與細密的針腳相結合,凸顯了高檔與精致感。另外,對比同級別車型所慣用的高亮烤漆和木紋裝飾材質,散發著啞色金屬光澤的裝飾條反倒給予了雷克薩斯IS更多別致的細節點綴。
嚴謹考究的內飾工藝和新穎別致的造型設計是雷克薩斯的拿手好戲。
英菲尼迪Q50 2014款 2.0T 豪華版
另一臺來自日系品牌的英菲尼迪Q50在內飾設計方面同樣表現得一絲不茍,對稱結構的環抱式座艙布局沿襲了英菲尼迪的家族化設計。柔軟的皮革包裹并未過多搶占視覺層面的制高點,反而是被貼心的布置在了中央通道兩側及門板內側扶手等與乘坐者有著更多接觸的區域。除此之外,新款Q50的最大亮點在于其所搭載的Infiniti InTouch™人機交互系統。這套采用雙屏幕觸控操作的多媒體系統在完善其功能實用性的同時,也賦予了英菲尼迪Q50領先同級的科技質感。
簡約的內飾布局使得Q50雙屏中控系統所營造出的科技質感被進一步放大。
功能配置方面,四款車型均提供了8安全氣囊、前后泊車雷達與倒車視頻影像等的周到保護,并且奔馳C級、雷克薩斯IS與英菲尼迪Q50還配備有膝部氣囊。此外,新款C 200 運動版 4MATIC車型所搭載的自動駐車、自動泊車和主動剎車系統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主動安全性。而英菲尼迪Q50則擁有單碟DVD和BOSE音響系統組成的高品質影音娛樂系統。
| 功能配置對比 | ||||
| 車型 | 320i M運動型 | C 200 運動版 4MATIC | IS 200t F SPORT | Q50 2.0T 豪華版 |
| 主/副駕駛座安全氣囊 | 主● / 副● | 主● / 副● | 主● / 副● | 主● / 副● |
| 前/后排側氣囊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 前/后排頭部氣囊(氣簾)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 膝部氣囊 | - | ● | ● | ● |
| 胎壓監測裝置 | ● | ● | ● | ● |
| 牽引力控制 | ● | ● | ● | ● |
| 車身穩定控制 | ● | ● | ● | ● |
| 上坡輔助 | ● | ● | ● | - |
| 自動駐車 | - | ● | - | - |
| 自動泊車 | - | ● | - | - |
| 主動剎車 | - | ● | - | - |
| GPS導航系統 | ● | ● | 選裝 | ● |
| 定位互動服務 | ● | ● | - | ● |
| 中控彩色大屏 | ● | ● | ● | ● |
| 車載藍牙 | ● | ● | ● | ● |
|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 ||||
(三)空間對比
作為同一細分市場的競爭對手,四款車型的外形尺寸也存在明顯差異。從具體的數據顯示來看,除新款3系以1454mm的身高占據部分領先之外,其余 各項數據的對比中,英菲尼迪Q50都獲得了全面的競爭優勢。不過,在來自愛卡汽車的車內空間測量報告中,四款車型的表現卻與外形尺寸的對比結果大相徑庭。
| 車身尺寸對比 | ||||
| 車型 | 320i M運動型 | C 200 運動版 4MATIC | IS 200t F SPORT | Q50 2.0T 豪華版 |
| 長(mm) | 4650 | 4714 | 4670 | 4790 |
| 寬(mm) | 1811 | 1810 | 1810 | 1823 |
| 高(mm) | 1454 | 1442 | 1430 | 1450 |
| 軸距(mm) | 2810 | 2840 | 2800 | 2850 |
|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 ||||
寶馬3系 2016款 320i M運動型
為滿足駕駛感受的運動體驗而特別優化的運動風格座椅提供了良好的側向支撐,并且前后排座椅的靠背及座墊均采用貼合人體曲線的結構設計。因此在寶馬3系這樣富有運動氣質的車內中,乘坐者仍可充分獲得屬于自己的舒適體驗。
強調包裹性的座椅設計使駕駛者得以在激烈的操控過程中更加全情投入。
空間方面,來自愛卡空間報告的數據顯示,現款寶馬3系擁有985mm的前排頭部空間、920mm的后排頭部空間和最大850mm的后排膝部空間。相比其余三款車型,寶馬3系的車內空間已經占據了明顯領先。
奔馳C級 2015款 C 200 運動版 4MATIC
盡管豪華與舒適才是新一代奔馳C級最響亮的slogan,但新車的乘坐體驗中卻有著完全不輸寶馬的運動感受。凸出的側翼設計與可延長的座墊功能都在滿足舒適性的同時給予了駕駛者足夠的包裹和支撐性。同樣的,后排座椅的打孔工藝以及為增大摩擦力而采用的大量縫線設計也提供了良好的乘坐舒適性。
新一代奔馳C級的座椅,同樣展現出了為運動駕駛體驗而做的諸多優化設計。
雖然在車身長度及軸距方面都要優于寶馬3系,但新一代奔馳C級卻同樣收獲了適中的空間測試結論。而通過對數據的細致對比,我們也的確能從中洞察到兩車在空間表現上的差異所在。數據顯示,相比競爭對手,奔馳C級960mm的前排頭部空間、900mm的后排頭部空間愛以及830mm的最大后排膝部空間,都處在了落后位置,因此整體空間表現不占優勢。
雷克薩斯IS 2015款 200t F SPORT
在座椅的乘坐感受方面,雷克薩斯兼顧了運動與舒適的雙重需求。前排座椅具有出色的包裹性且采用了織物與皮革拼接的座椅面料,從而帶來良好的運動效果。后排座椅依舊保持著足夠的貼合感與承托力,但考慮到中央位置座墊的凸起和地板中央下方的傳動軸布局,中間位置乘客的舒適性難免受到影響。
采用織物與皮革拼接的座椅面料為雷克薩斯IS提供了不錯的舒適性和運動感。
不過作為四款車型中尺寸最小的一款,雷克薩斯IS的乘坐空間仍略顯局促。
局促的空間結論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對于雷克薩斯IS而言,完美的車身比例和雷厲風行的線條設計才是不容有失的關鍵環節。所以,對于960mm的前排頭部空間、875mm的后排頭部空間和810mm的最大膝部空間來說,滿足日常乘坐需求已經是設計者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
英菲尼迪Q50 2014款 2.0T 豪華版
在運動和非運動版車型中,英菲尼迪Q50采用的座椅設計也有所區別。其中運動版車型的前排座椅具有更強烈的包裹感,并提供座墊延長功能。而非運動版車型則缺少了刺激駕駛欲望的功能設計,不過乘坐舒適性依舊擁有上佳表現。后排座椅可同時容納三人乘坐,但受制于傳動軸的結構布局影響,其中間位置仍無法滿足長期乘坐的舒適體驗。
1000mm的前排頭部空間有著領先同級的優秀表現,但后排空間卻并不占優。
雖然在空間數據測量中獲僅得與奔馳C級與雷克薩斯IS相同的局促表現,但英菲尼迪Q50的車內空間卻不乏值得一提的亮點。其中前排1000mm的頭部空間甚至超越了四款車型中車身高度最高的寶馬3系,而后排880mm的頭部空間和840mm的最大腿部空間也與奔馳C級旗鼓相當。
(四)動力對比
寶馬3系 2016款 320i M運動型
為應對歐洲市場日益嚴苛的環保法案,寶馬在新一代3系車型上拿出了以N20B20系列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代表的全新解決方案。作為低功率版機型,其最大功率135kW(184Ps)/5000rpm,峰值扭矩270Nm/1250-4500rpm。傳動系統匹配來自ZF的8擋手自一體變速器,高效的傳動使得這臺320i M運動型達到了7.3秒的0-100km/h加速時間。同時每百公里的綜合油耗也僅為6.7L(工信部數據)。
新款320i M運動型搭載了最大功率135kW(184Ps)的2.0L直噴增壓發動機。
奔馳C級 2015款 C 200 運動版 4MATIC
作為新一代奔馳C級車所搭載的主力機型,代號M274的2.0L直噴增壓發動機同樣提供高低兩個功率版本。其中,低功率版發動機最大功率135kW(184Ps)/5500rpm,最大扭矩300Nm/1200-4000rpm。傳動系統依舊匹配7擋手自一體變速器,并搭載了4MATIC智能四驅系統。此外,新車的工信部油耗也只有7.3L/100km。
低功率版的奔馳M274型號2.0L直噴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35kW(184Ps)。
雷克薩斯IS 2015款 200t F SPORT
在相同價位條件下,雷克薩斯IS無疑擁有同級別最為搶眼的動力數據。帶有燃油混合噴射技術的代號8AR-FTR 2.0L渦輪增壓發動機擁有180kW(245Ps)/5800rpm的最大功率和350Nm/1650-4400rpm的峰值扭矩。與之相匹配的是一臺8擋手自一體變速器。而強勁的動力系統也使得雷克薩斯IS 200t僅需7秒即可完成0-100kW/h的加速。而其工信部油耗卻僅為7.3L/100km。
雷克薩斯IS搭載一臺采用混合噴射技術的2.0L渦輪增壓發動機。
英菲尼迪Q50 2014款 2.0T 豪華版
現款英菲尼迪Q50的動力系統同樣來自于奔馳最新MRA縱置模塊化平臺的M274序列發動機,但作為高功率版機型,它的最大功率達到155kW(211Ps)/5500rpm,最大扭矩350Nm/1250-3500rpm。傳動系統仍采用奔馳7G Tronic7擋手自一體變速器。憑借這套由奔馳提供的動力系統,Q50 2.0T車型由靜止到的100km/h時速所需時間只有7.2秒,并且工信部油耗也保持了7.4L的同級別平均水平。
由奔馳提供的高功率版2.0L直噴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55kW(211Ps)。
動力系統方面,四款車型都搭載了2.0L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其中雷克薩斯IS用最為漂亮的數據表現和7秒的0-100km/h加速時間成功征服了另外兩位來自德系豪華品牌的競爭對手以及自己的同鄉英菲尼迪Q50。而新一代3系的6.7L/100km(工信部數據)綜合油耗也在本次對比中順利脫穎而出。
| 動力總成對比 | ||||
| 車型 | 320i M運動型 | C 200 運動版 4MATIC | IS 200t F SPORT | Q50 2.0T 豪華版 |
| 排量 | 2.0L | 2.0L | 2.0L | 2.0L |
| 進氣形式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 供油方式 | 缸內直噴 | 缸內直噴 | 混合噴射 | 缸內直噴 |
| 最大功率 | 135kW(184Ps) | 135kW(184Ps) | 180kW(245Ps) | 155kW(211Ps) |
| 最大功率轉速 | 5000rpm | 5500rpm | 5800rpm | 5500rpm |
| 最大扭矩 | 270Nm | 300Nm | 350Nm | 350Nm |
| 最大扭矩轉速 | 1250-4500rpm | 1200-4000rpm | 1650-4400rpm | 1250-3500rpm |
| 變速箱形式 | 8擋手自一體 | 7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7擋手自一體 |
| 驅動方式 | 前置后驅 | 前置四驅 | 前置后驅 | 前置后驅 |
| 前懸架類型 | 雙球節彈簧減振支柱前橋 | 多連桿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 后懸架類型 | 多連桿獨立懸架 | 多連桿獨立懸架 | 多連桿獨立懸架 | 多連桿獨立懸架 |
| 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 | 7.3秒 | - | 7秒 | 7.2秒 |
| 工信部油耗 | 6.7L/100km | 7.3L/100km | 7.3L/100km | 7.4L/100km |
|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 ||||
編輯點評:值得肯定的是,保持標準身材是四款車型堅持產品設計靈魂的共同點。但作為中級車市場最具運動氣質的車型之一,新一代寶馬3系的駕乘感受卻向舒適性做出了過多妥協。相反雷克薩斯IS 200t則用更為搶眼的動力表現以及出色的性價比讓一直處在操控性能王者地位的寶馬3系感受到了危機。此外,新一代奔馳C級車成功延續著家族旗艦車型的設計理念,用成熟且豪華的工藝品質重新樹立起了自己的標桿地位。而英菲尼迪Q50也將科技感和空間舒適性視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屬性,憑借精湛的內飾工藝和包括雙屏顯示與BOSE音響在內的豐富科技配置,Q50一樣在中級車市場大有可為。
因此,作為消費者,在明確了自身用車需求與四款車型的各自特點之后。選擇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樣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