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到店實拍 原創]
近年來,在豪華品牌市場,廝殺的狀態相比以往似乎更為激烈。不過在D級豪華車市場卻依舊是保持著良好的“秩序”,BBA等德系品牌對于這一市場近乎絕對的掌握確實讓我們感到略有一絲無趣。不過這樣的局面很快就要結束了,當我們看到雷克薩斯全新一代LS的時候,這臺從設計上顛覆了“Less is more”設計哲學的車型,究竟表現如何,今天就請各位隨著我們的鏡頭來好好看看吧。
說起雷克薩斯LS,各位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是什么呢?定價過高、車型較老,并且從設計上來看也沒有多少樂趣可言。而雷克薩斯在這幾年的車型設計上已經給予了我們足夠的震撼,所以讓第一眼看到全新一代LS的時候,它長成這樣我們絲毫不意外。
全新雷克薩斯LS基于GA-L后驅平臺開發,從這代車型上我們能夠看到雷克薩斯的設計師不再沉迷于模仿西式的設計,而是采用了更多東方的設計理念。
我相信任何一個初次見到全新LS的人都會被這樣一張前臉所驚訝到,這不止是因為過往的LS車型都非常穩重,還有一點在于那絲毫沒有遵循“Less is more”的設計手法。
雷克薩斯新一代的家族式設計已經給我們帶來了足夠多的驚喜,而這一次,擁有超過5000個反射點的中網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規則的大燈設計非常復雜,但并不會讓人第一時間丟失視覺中心。犀利的L型日間行車燈此次和大燈連在了一起,點亮后邪魅的眼神真的讓人很難把持住。
如同其他競品車型一樣,LS也取消了霧燈的設計,取而代之的是一塊裝飾用的格柵,夸張的造型非常吸引眼球。
實拍車型配備了360°全景倒車影像,攝像頭位于車標下方,而車標內也集成了ACC自適應巡航的雷達探頭。當然,對于這一級別車型,這些配置并不值得夸耀。
相比上一代車型,全新LS的側面線條更為運動,前后輪拱看起來更有肌肉感,而下腰線的上幅度上揚讓其擁有了更為兇猛的俯沖感。小溜背的車尾設計也使其看起來相比老款更為緊湊。
| 車型尺寸對比 | ||||
| 車型 | 雷克薩斯LS | 奔馳S級 | 寶馬7系 | 奧迪A8 |
| 長(mm) | 5235 | 5283 | 5250 | 5268 |
| 寬(mm) | 1900 | 1905 | 1902 | 1949 |
| 高(mm) | 1460 | 1497 | 1498 | 1471 |
| 軸距(mm) | 3125 | 3165 | 3210 | 3122 |
|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 ||||
在這一級別的車型中,雙色后視鏡的設計極為少見,而全新LS的后視鏡設計則極為大膽,不但采用了雙色搭配,還賦予了后視鏡極為鋒利的造型。
在老款LS上作為標配出現的電吸門也出現在了實拍車型上,不過具體是否會作為標配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車尾的設計則保持了老款穩重的風格,和張揚的前臉設計大相徑庭,個人不是特別喜歡這樣平淡的結尾。
在如此的設計風格下,尾燈即便是采用了不規則造型,但依然顯得四平八穩的。而流水式轉向燈則頗為養眼,之前我們也在RX等車型上見到過。
實拍車型并沒有配備大尺寸全景天窗,而雖說配備的電動天窗尺寸也不小,但相比競品車型的全景天窗,確實落了下風。
實拍車型配備了19寸多輻合金輪圈,設計感非常強。輪胎方面則采用的是普利司通TURANZA T005系列輪胎,規格為240/50 R19。
外觀小結:我們并不是沒有見過將諸多設計元素堆砌在自家產品上的車型,但似乎很難有一臺車型能夠像全新LS這樣有著極高整體感和觀賞性。在西方設計師越來越傾向于“化繁為簡”的做法,全新LS的設計師須賀厚一先生真正做到了“東風壓倒西風”。并且相較于老款車型,全新LS外觀的年輕化做得非常成功,可以說并不遜色于這一級別的標桿——奔馳S級。
最近這幾年,各大車企對于內飾的認知越來越深刻,從外觀向內飾和HMI進化的趨勢已成定局。說一句“得內飾者得天下”并不為過,而這其中,雷克薩斯在經歷了NX、GS、RX等車型后,最終在LS上找到了最適合他們的做法。
相較于BBA等品牌盡量少的中控設計,進入LS內你會發現它的中控臺上有著非常多的設計元素。想想雷克薩斯之前公布的全新設計哲學“YET”(兼得),也不難理解這樣的做法。
中控臺中部位置采用的貫穿式的橫向線條對于視覺寬度的拓展是極為夸張的,而材質和工藝等加強手段更是雷克薩斯的拿手好戲。
副駕駛位正面中控臺位置有一塊裝飾面板,初次接觸的朋友大多會被其精致的做工和獨特的設計所吸引,將它當成是顯示屏的自然也有不少人。
對于這一級別的車型而言,中控臺頂部的材質自然是不需要擔心的,細膩的真皮材質能夠讓視覺和觸覺都得到出色的享受。
三輻式方向盤的造型中規中矩,但手感沒得說。而在功能上,電動調節、加熱以及換擋撥片等配置也應有盡有。對于這一級別車型,最不需要擔心的也正是這些配置。
LS的儀表盤設計也非常有意思,兩側為水溫和油量的機械表盤,而中間則是一塊8英寸的液晶顯示屏。雖說在功能上它并不弱于對手,但視覺沖擊力明顯不如對手的大尺寸全液晶儀表盤。
儀表盤上方兩側各設計有一個旋鈕,左側旋鈕控制車身穩定系統和雪地模式,右側旋鈕則是動態模式調節,支持運動、舒適和ECO等模式。
12.3英寸的中控屏功能非常齊全,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沒有Carplay功能,不過對于這臺車的目標消費群體,這或許并不是他們在意的配置。而在顯示屏左側則是雷克薩斯慣有的設計——一塊石英鐘.
對于一臺車長超過5米的大型轎車而言,全景倒車影像必不可少。LS的倒車影像在分辨率以及靈敏度方面變得難以挑剔。
控制這套多媒體系統的則是擋把后方的這塊觸摸板,而這塊觸摸板的操作手感和便利性,相較于BBA等品牌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
Mark Levinson的音響自然是不會缺席全新LS,總共23個揚聲器所賦予的聽覺盛宴我就不多贅言了。
中控臺中央出風口下方設有空調控制區的實體按鍵,這塊區域的設計非常簡單,但與中控臺有著較強的整體性。還有部分多媒體系統的快捷按鍵也集成在此處。
方向盤左側控制區集成了HUD抬頭顯示、全車攝像頭和發動機啟停的控制按鍵,按鍵的體積適中,操作非常方便。
全新LS還配備了舒適進入功能,通過空氣懸掛的調節,在感應到中控解鎖后,車身將會自動調節高度,并打開座椅的側面支撐迎接駕乘人員。
內飾小結: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雷克薩斯LS在內飾的包裹性上也做到了極致,除了將儀表盤做成圓弧形這樣的常規手段外,還通過設計手法將重要扶手也納入了進來。而相比同級車型更多的裝飾細節設計也使得LS給人一種獨有的“溫暖”感。
作為一臺D級豪華車,LS的空間我想是沒有人會去懷疑的。而對于這一級別的車型,我們的關注度自然也變成了舒適性。
實際上LS的座椅造型非常簡單,不過加入縫線后則讓人感覺復雜了不少。柔軟的表皮和厚實的填充物讓人絲毫不會去質疑它的舒適性,而在功能方面,座椅加熱/通風為標配。
體驗者身高175cm,在將前排座椅調至最低并調節好靠背后,頭部還有4指的剩余空間。
后排座椅的舒適性相比前排自然更為出色,這個沙發般的造型則是最好證明。但在奔馳S級和寶馬7系上流行的蝶式頭枕并沒有出現在LS上,比較遺憾。
后排兩側的乘客可通過后排中央扶手上的觸控屏對座椅進行調整,包括了靠背、頭枕、腰部支撐以及翼側包裹,相信無論是誰都能夠在LS的后排找到適合自己的設置。
當然,除了座椅的調節外,后排乘客也可以通過這塊觸控屏調節多媒體系統、空調以及車內燈光。
前排座椅保持不變,同一體驗者進入后排,頭部有四指的剩余空間,腿部剩余空間則超過兩拳。
對著這一級別的車型來說,后排遮陽簾這樣保證隱私性的配置自然不能少,而三角小窗處也都有配備,值得稱贊。
而在儲物空間方面,對于這一級別的車型而言,設計師自然不會將心思花在儲物空間的數量上,LS的儲物空間都比較常規,容積也一般。不過這些儲物格的位置設計都非常合理,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
擋把右側提供了一對杯托,內部帶有防滑墊和限位裝置,實用性非常到位。配套的蓋板也可以在不需要放置水杯時變成一個有著不錯私密性的儲物格。
扶手箱采用了側開形式,開口大小和內部容積都表現不錯,并且還帶有一個托盤,能夠將空間更有效的利用起來。
手套箱的內部帶有厚厚的絨布襯里,容積表現不錯,不過內部沒有分層設計使得空間利用率無法達到最大化。
前后排車門板上的儲物格開口、深度和長度表現都比較一般,但應付日常使用需求綽綽有余。
后排中央扶手前端也提供了杯托,內部同樣提供了防滑墊和限位裝置。
后排中央扶手的后方則提供了一個隱藏式的儲物格,深度一般,但開口較大,并且有著出色私密性。
官方目前并沒有公布行李廂的容積,不過從目測來看還是非常可觀的。不過行李廂內部并不算規整,實用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雖說是一臺轎車,但這個級別的車型自然會配備電動后備箱。
全新一代LS與老款一樣,都將推出兩種動力組合供消費者選擇,分別是LS 350車型以及采用混合動力系統的LS 500h車型。
實拍車型搭載的是一臺代號8GR的3.5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234kW(318Ps)/6000rpm,最大扭矩380Nm/4500rpm。
與之匹配的則是一臺10擋手自一體變速箱,但從擋位數量來看確實是碾壓同級的存在。
LS采用了前置后驅的驅動方式,懸掛方面則采用了比較常見的前后多連桿獨立懸掛的組合。
空間動力小結:全新LS的驚艷表現并沒有很好的延續到空間和動力方面,相比起奔馳S級和寶馬7系在空間和座椅上做的文章,全新LS確實還缺一點火候。但相比老款車型,進步還是有目共睹的。
總結:其實要認真來數數這一級別的車型,兩只手已經足夠。雖說以BBA為首的德系豪華品牌霸占話語權多年,但我們也非常欣喜的看到了雷克薩斯LS的浴火重生。早前公布的90-130萬的預售價格相較于老款也更為“親民”,還有這些年雷克薩斯成長起來的品牌號召力,再加上驚艷的設計和豐富的配置,全新LS有著足夠的實力去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