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車主采訪 原創(chuàng)]
俗話說,擇車購車的審美眼光能反應出一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也很容易被標簽化。相信很多卡友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曾經(jīng)萬人愛戴的校草買了小奔馳,遠房親戚為了做生意購入了神車五菱。那么,一位被大多數(shù)打上“精致、務實、內(nèi)外兼修”等標簽的上海男,又會選擇什么樣的車型呢?本次的競品車主采訪中,我們請來了一位日產(chǎn)逍客車主,讓他來體驗和評價一下同級的另一款緊湊型SUV:斯柯達柯珞克。(圖/文:殷培杰、張寧強)
眾所周知,得益于這幾年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和人口紅利,中國的汽車銷量日趨火爆。在其中起著推波助瀾作用的要屬緊湊型SUV車型了。如果要給這類車型打上標簽,也非常的簡單:外觀精致大氣、乘坐/儲物空間大、駕駛視野佳。而此次請來的日產(chǎn)逍客車主朱先生,當時就是認定了這些標簽,非常有針對性的選擇了日產(chǎn)逍客這款車型。
本次采訪請到的日產(chǎn)逍客(下文簡稱逍客)車主朱先生今年30歲,從事項目統(tǒng)籌的工作,愛好自駕游、廚藝。朱先生的愛車是2016年購買的,行駛里程為40585km。
在體驗斯柯達柯珞克之前,我們先和朱先生聊聊他與他的愛車。
問:當初有考慮過其它車型嗎?是看中了日產(chǎn)逍客的哪一點讓您最終選擇了它?4萬多公里的里程數(shù)也不少了,能否說說對逍客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地方?
朱先生:不瞞您說,我這個人買什么東西都比較務實,注重實際。當初看中逍客的原因就在于:一是日系車空間大,二是在當時20萬元內(nèi)辦好落地的選擇并不多。在秉持務實和性價比的雙重選擇下,我購買了逍客這款車型。按照辦好落地20萬元內(nèi)的要求,裸車價格必須控制在18萬元內(nèi),基本上是日韓系的天下,逍客在這當中算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朱先生:在外觀部分,逍客還是比較讓我滿意的,日產(chǎn)家族式的“V-motion”前臉造型,頗具動感。大尺寸的V型鍍鉻裝飾條將碩大的“NISSAN"logo包裹起來,運動并且精致時尚。前臉的外觀讓我頗為滿意。
朱先生:相比于逍客的前臉,它的尾燈部分就不怎么讓我滿意了。造型設計方面比較中庸,在精致細膩程度方面有所欠缺。而新出的柯珞克尾燈就很有意思,冰裂紋設計的C字型尾燈非常有型。再加上橙色的車漆配色,奪人眼球。
正式的體驗還沒開始前,朱先生的魂就被柯珞克的尾燈小小的勾走了一波。
朱先生將要體驗的這臺柯珞克,車身顏色為靚麗吸睛的“丹橙霞”,有別于逍客大街化的白色,飽滿奪目的色彩搭配能給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放在前兩年,白色車型是主流,但是隨著汽車的普及化,白色的車型實在有點太過于普通了。
對于我這個懂得愛護老婆的上海男人來說,柯珞克這如女性睫毛似的LED燈帶,辨識度極高。比我逍客的鹵素大燈有型多了。
朱先生:也許是職業(yè)病的緣故,習慣了項目統(tǒng)籌的我,任何事情都喜歡有條有理,希望有個比較大的空間幫我把一切難題全部收納在一起。因此車輛的儲物空間是我十分看中的,逍客486-1410L的行李廂容積讓我非常滿意,柯珞克455-1543L的表現(xiàn)也旗鼓相當。
朱先生:把該放的東西存放在應放的地方,是我一如既往的處事風格。逍客的內(nèi)部儲物空間表現(xiàn)比較一般,有些地方雖然一樣可以放東西,但是人性化方面做的還不夠充分。
朱先生:兩年多的時間,這套內(nèi)飾的做工和用料我還算滿意,最看不習慣的還是這個老氣的方向盤,軒逸同款,有著濃濃的上一代日產(chǎn)風格。
中央扶手箱,和很多日系車型一樣,只有打開/關閉兩種狀態(tài),不能上下高度調節(jié),也不能前后調節(jié)。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起到了基本的儲物功能,但論實用性,這類車型還是有很高的提升空間,那這次體驗的柯珞克就很好。
朱先生:傳統(tǒng)的手剎比較占用空間,逍客全系都是這樣的設計,電子手剎在日系車型上很少出現(xiàn),在這方面上,德系車型是要比日系車型有前瞻意識的,新技術的引用會極大的提升便利性。
那個時候逍客配備的全景天窗,可是給予了許多消費者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天窗只負責采光,卻不能開啟,實用性就大打折扣了。
朱先生:總體來說,逍客的乘坐空間比較充裕,乘坐起來也非常舒適,坐墊的柔軟度超乎尋常,你完全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臺移動的沙發(fā)。
逍客的后排乘坐空間,在正襟危坐的情況下還算夠用。但是確實稱不上寬敞,也沒有后排出風口,科技化的配置有所欠缺。
從朱先生介紹愛車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明顯的既愛又恨,但是總體來說對于逍客還是比較滿意的。這次讓我們的朱先生再來看看柯珞克,看看他有怎么樣的體驗和評價。
朱先生:這臺柯珞克的中央扶手箱的儲存空間,有點驚艷,不但中間有個可拆卸的限位器,并且扶手還支持多段高低/前后調節(jié)。在儲藏空間和靈活性上都比我的逍客更為優(yōu)秀,這點我給個贊。
中控臺兩側采用了鏤空的設計,即可當做前排乘客的內(nèi)側扶手,又給中控臺下方開辟出了一個儲物空間,底部采用防滑設計,可以放一些手機或者卡片。別人都說在儲物空間方面,斯柯達的車型就是德系車中的日系車,果然名不虛傳。
朱先生:這才是“真全景天窗”啊,相比之下我逍客上的全景天窗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肉眼可見的采光量就非常的出色,加上比起我逍客更為出色的乘坐視野,使得整車的內(nèi)部空間顯得非常通透,前半部分能開啟的面積也足夠大,最重要的是“能打開”!
整個中控的操縱旋鈕設計和阻尼感都十分出色,如果說我逍客上的中控系統(tǒng)可以貼上“務實”的標簽,那么柯珞克在此基礎上還能加上“精致和細膩”。對我一個項目人來說,這就是夠用和極致的區(qū)別。
8英寸大小的液晶中控大屏,從尺寸、觸摸手感和反饋速度幾個角度都全方位超越了這個細分市場的競品。功能性上也是這個價位車型中的翹楚,光是功能菜單的數(shù)量就讓我眼花繚亂,夠研究好幾天了。
在座椅材質方面,柯珞克采用了真皮與織物相間的填充。軟硬度方面比我的逍客當然是偏硬一些,但好在有足夠的支撐,逍客那種座椅是過于軟了,軟到讓人慵懶。整套座椅的做工和縫隙的處理都頗為細膩,用上海這邊的稱贊方式就是:精致!
德系車中的日系車,果然名不虛傳。柯珞克在儲物方面真的是有自己讀到的見解。后排的衣帽掛鉤十分方便和人性化,在空間利用率方面做到了極致。
柯珞克的后排出風口和兩個USB充電口,我是非常滿意的。不但能給后排乘客提供到同樣的新風體驗,兩個USB口也能滿足現(xiàn)代人日益增加的手機用電量,具有不錯的實用性和前瞻性。不得不承認,我逍客的后排配置已經(jīng)跟不上主流了。
相比我的逍客,柯珞克的后排空間就非常不錯了,如果前排駕駛者是一個比較瘦小的駕駛員的話,后排的人還能翹起二郎腿,這方面我的逍客很難實現(xiàn)。
體驗過了柯珞克的靜態(tài)表現(xiàn)之后,朱先生迫不及待的直接駕駛起了柯珞克。讓我們看看這個他對于柯珞克動態(tài)的表現(xiàn)做出如何的評價。
朱先生:針對于此次采訪我也做過了功課,我發(fā)現(xiàn)柯珞克與我的逍客的最大功率均為110kW(150Ps),但是最大功率轉速卻不盡相同,柯珞克為5000rpm,逍客為6000rpm,相比而言柯珞克進入最高功率的轉速更低。并且在最大扭矩方面也是柯珞克更強一點,1.4TSI發(fā)動機的250Nm對比2.0L發(fā)動機200Nm,多出的不僅僅是50Nm,更多的是加速超車時所帶來的信心。綜合來看,柯珞克動力水平比逍客更強,不過考慮到柯珞克可是一款渦輪增壓新車,德系車一般都比較強調操控性,購買逍客的人還是以代步通勤為主。我是屬于后面一類的人,但我認為更好的動力水準能夠為駕駛者帶來更多精神層面上的自信與支撐。
柯珞克的駕駛感受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相比于逍客高速過彎時的明顯側傾,柯珞克的側傾卻很難察覺。整體的轉向比較輕盈,阻尼感也適中,線性的回正力矩讓我感覺在駕駛著一款有良好路感的轎車。加上比逍客出色的駕駛視野,駕駛起來有一種怡然自得的感覺。
短暫的體驗告一段落,精致務實的朱先生坦言,如果有再一次選擇的機會,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柯珞克。自己看中逍客的空間、實用性等優(yōu)勢在柯珞克上表現(xiàn)的更加出色;并且在車輛尺寸和外觀顏值方面,柯珞克比起逍客優(yōu)勢明顯。作為一個精致務實體面的上海男,我只恨柯珞克上市的晚了!
編輯總結:在介紹自己愛車逍客時,朱先生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了些許悔意,但是愛面子的他又不愿意直接表露出來。這也是15-17年間已購買14-20萬元合資緊湊型SUV車主的普遍心聲,當時他們選擇的余地確實不多,當然逍客在其中也確實是均衡之選。但是隨著如今斯柯達柯珞克的加入戰(zhàn)局,定會給這個市場帶來新的活力,也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