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導購 原創]
中國汽車品牌的形象正在悄悄轉變,甚至已經進入了質變階段。不少國產車型已經從原先的“能開”、“便宜”變成了“好開”、“舒適”、“產品力高”,其中奇瑞瑞虎系列與華晨中華V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在2018愛卡中國品牌年度車評選活動中,就有兩位剛剛完成質變的熱門選手——瑞虎8與中華V7,接下來就讓它們進行一場激烈的較量。
瑞虎8與中華V7都是自家的旗艦SUV,它們的級別、售價、尺寸都很接近,算是一對狹路相逢的競爭對手。參加本次對比的也都是旗艦版本,它們的具體售價請見下表。
| 對比車型售價一覽 | |
| 車型 | 廠商指導價(萬元) |
| 奇瑞 瑞虎8 1.5T DCT旗艦型 七座 | 13.98 |
| 華晨中華 V7 280T 自動旗艦型 五座 | 15.17 |
|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 |
虎嘯式設計語言是瑞虎系列的家族特征,而瑞虎8完美升華了這種設計,不僅外觀很“虎”,氣場也很“虎”。整車看上去四平八穩,沒有過多驚艷之處,但耐得住細細品味。
中華V7也是家族史上氣場最強的旗艦SUV,它與瑞虎8一樣低調穩重,也堅守了自家的原創設計。但眉宇之間散發出了更強的威嚴感,頗有家族大哥氣息。
瑞虎8的霧燈區設計就像老虎的血盆大口,但除此之外整個前臉都很含蓄,沒有過多棱角。前燈下方的鍍鉻飾條橫向貫穿,提升了車頭的檔次感。
中華V7的前臉更具張力,X型設計與點陣式中網都很別致。美中不足的是發動機蓋下方的縫隙太寬,有種機蓋沒關嚴實的錯覺。
來到側面,瑞虎8的后懸比中華V7更長,所以整車看上去更加緊湊。除此之外,兩車的視覺重心高度、輪廓風格都很相似,符合中型家用SUV的慣有特性。
中華V7的輪圈尺寸更大,再加上犀利的切割風設計,明顯更加運動。
來到車尾,瑞虎8依然能帶來沉穩的氣場,貫穿式尾燈是近年來的潮流設計,視覺效果不錯。雙邊雙出式排氣裝飾不夠逼真,但也聊勝于無。
中華V7的車尾比瑞虎8平庸不少,LED尾燈向兩側上翹,家族氣息濃郁。雙邊單出式排氣貨真價實,鍍鉻尾喉很有質感。
相信大家對奇瑞的非對稱家族內飾已經很熟悉了,當有了足夠的橫向、縱向空間后,這套設計便展現出了別樣的大氣。副駕面板使用了大面積金屬拉絲材質覆蓋,質感出色,別致而又新穎。
中華V7內飾的運動氣息更強,尤其凱夫拉紋理飾板與巨型豎屏非常搶鏡。內飾整體看上去簡潔、對稱而又大方,膝部支撐、副駕拉手等細節處的用料也很到位。
瑞虎8的三輻式方向盤很有家族特征,但經過真皮、鍍鉻、烤漆優化之后,握感與質感都超越了家族同胞車型。
中華V7的方向盤造型與瑞虎8相似,除了兩側的按鍵外,還在4點與8點位置設立了反向撥鈕。
瑞虎8的全液晶儀表很獨特,時速與轉速表直接以弧形刻度顯示在屏幕兩側,看上去雖然很驚艷,但辨識度不高。
中華V7依然保留了機械雙盤儀表,同時在中央放置了超大面積的液晶彩屏,使用體驗也達到了全液晶儀表的水準。
瑞虎8配備了9英寸觸控屏與看家的“雄獅智云系統”,內置了車機互聯、GPS導航、4G Wi-Fi以及關聯整車電氣設備的語音控制服務。
中華V7的中控屏尺寸達到了10.4英寸,除了語音系統沒有瑞虎8強大,其余功能一應俱全。
瑞虎8的中控區域保留了傳統按鍵與旋鈕,雖然視覺上不夠美觀,但實用性毋庸置疑。
中華V7的中控區僅剩屏幕下側的一排撥鈕,導致很多功能需要在觸屏中完成,這樣的設計是否便利還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瑞虎8與中華V7均為后排乘客配備了雙USB接口,甚至瑞虎8還配備了防塵蓋,可以說是非常貼心了。
瑞虎8的座椅質感不錯,雖然視覺上看起來很有包裹感,但椅墊與椅背的填充物都很柔軟,坐上去就像沙發一樣。
該車的后排座椅對中間乘客非常友善,不僅凸起較小,還配有中央頭枕。
瑞虎8的第三排座椅依然配有可升降頭枕,并且在用料、縫線方面毫不遜色,只是椅墊比較單薄。
中華V7的座椅更具運動感,并且除了12向電動調節外,還將寶馬的腿部支撐調節照搬了過來,這在同級別車型中非常罕見。
本文體驗者的身高是177cm,坐在瑞虎8前排調低座椅,可以獲得一拳兩指的頭部空間。
當前排中央扶手滑至最前時,幾乎整個小臂都能得到充足支撐,體驗不錯。
同一位體驗者坐進第二排,將座椅調至最后時,頭部與腿部空間均達到了兩拳,表現符合預期。
如同多數七座SUV一樣,瑞虎8的第三排座椅也較為局促,不過將第二排座椅適當前移后,應付短途乘坐還是毫無壓力的。
身高177cm的體驗者坐進中華V7前排,同樣將座椅調至最低后,頭部空間還剩一拳三指。
同一位體驗者來到中華V7后排,頭部空間為一拳三指,腿部空間則遠超兩拳,令人驚喜。
由于兩車全系均為前驅設定,所以它們的后排地板凸起都可以忽略不計,保證了中間乘客的舒適性。
儲物方面,參加對比的瑞虎8是七座版本,行李廂容積能在193L-1930L之間切換。其中第三排座椅放倒后非常平整,與五座版本的行李廂沒有區別。
在瑞虎8的行李廂底板下方,可以找到伸縮簾布的收納槽,這一點比中華V7更加貼心。
中華V7的行李廂容積暫未公布,但根據實際體驗來看,五座版本的行李廂空間與五座模式下的瑞虎8相差不多,只是橫向寬度更勝一籌。
動力方面,瑞虎8搭載了家族當紅的直列4缸1.5T發動機,最高功率為108kW(147Ps),峰值扭矩為210Nm。
中華V7的CE16發動機亮點十足,因為它共享了寶馬N18發動機的技術。雖然在排量上僅比瑞虎8多了0.1L,但它可以爆發出150kW(204Ps)的最高功率與280Nm的峰值扭矩。
起初我對兩車都沒有太強的駕駛欲望,因為我開過的多數國產SUV都是家用傾向,不求樂趣只求實用,并且底盤素質與動力表現都毫無亮點。但得知中華V7的發動機技術源自寶馬后,我的興趣被提了起來。果真,它的表現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甚至瑞虎8也給了我很多舒適性方面的驚喜。
由于上手之前開了其他自吸車型,所以初開瑞虎8感到前段動力不夠線性。踩下油門的瞬間響應很靈敏,隨后進入極短的遲滯,再隨著渦輪的起轉瞬間來勁兒,不過后面的動力輸出就很線性順暢了。
適應了這種性格,我才進一步體會了瑞虎8的平順性。加速、巡航、減速的換擋頓挫都很難察覺,正常駕駛的換擋邏輯也很聰明,能在正確時機迅速加擋或減擋,同時將多余的頓挫減到最少。
底盤方面,瑞虎8有著意料之外的舒適表現,雖然大體上還是國產SUV那種柔軟、舒適的設定,但能明顯感覺到懸掛調校得更加細膩,并且對細小震動的過濾更到位。
中華V7可能是我開過的最有激情的中國品牌SUV,CE16發動機從聲浪到動力輸出都能聞出寶馬N18的味道,格特拉克變速箱也沒有令人失望,尤其前三擋銜接得非常完美,絕沒有拖發動機的后腿。
從動力輸出來看,中華V7要比瑞虎8迅猛不少,同時轉向手感也很“德味兒”,易于上手且易于上癮。底盤方面,中華V7的調校比瑞虎8硬朗不少,較大的振動幾乎都能傳遞給我,轉彎側傾也抑制在了很小的范圍內。
中華V7整車除了低速略微抖動外,幾乎找不出駕控方面的槽點。它的舒適性雖然沒有瑞虎8強大,但NVH水準也超過了絕大多數國產車,總體來說,它用很小一部分舒適性換來了巨大的駕駛樂趣。
編輯點評:從品牌與價格來看,這是一場接地氣的對決,但同時也代表了中國汽車品牌的較高造詣。經過以上對比,兩車的特征已經非常鮮明了。瑞虎8的表現更均衡,價格更實惠,所以很適合專心居家過日子的車主。而中華V7則是中國品牌SUV中為數不多能帶來駕駛樂趣的車型,如果你更看重汽車機械素質的話,那么很明顯V7更適合你。不論怎樣,花15萬元左右買到這兩款中的任意一款都很超值,這也是國產車型的質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