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導購 原創]
給車取名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因為車名不僅僅是區別車型的文本符號,更是匯聚所有關注者美好祝愿的集合。在那些或簡單或復雜的單詞背后,蘊藏著怎樣的深意呢?“車名奇妙物語”欄目為您解讀。
今天,我們就從中國市場上的絕對王者——大眾品牌說起。作為一家擁有80年歷史、累計生產汽車超過1.5億輛的車企,大眾的產品線可謂相當豐富。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大眾熱衷于在汽車的中文名里用“騰”、“途”之類的字,讓人一看就知道是“VW”出品。其實,大眾在為車型挑選英文名時也有一些特殊偏好,比如,用與自然和神相關的名詞。
人們常說“大眾只有一款車型,那就是高爾夫”。1974年1月,高爾夫(Golf)車型首次亮相,喬治亞羅賦予了它方正的車頭、圓形的頭燈、突出的輪眉和掀背式尾門。
關于“Golf”名字的來歷可謂眾說紛紜,官方目前尚未認證其中任何一種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跟高貴的高爾夫運動并沒有什么關系。
在眾多說法中,流傳最廣的是以下這種:“Golf”一詞取自“Golfstrom”,即德語中的“Gulf Stream”,意為大西洋上的“墨西哥灣(暖)流”。
墨西哥灣流的成因比較復雜,信風、河流、海域密度差等都對它有貢獻。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支洋流,墨西哥灣流的流量相當于世界陸地徑流總量的20倍,對北美洲東岸和西歐的氣候有顯著影響。
1976年10月,僅過了兩年多,第100萬輛高爾夫就在德國沃爾夫斯堡工廠下線,足以窺見人們對這款緊湊型小車的癡狂。如同浩浩蕩蕩的墨西哥灣流,它在當年掀起了一陣馬路旋風。
2003年7月,一汽-大眾引進生產的第四代高爾夫正式上市。雖然有多款動力可選,但高爾夫在當年并未引起太大市場反響。
現款車型:一汽-大眾 高爾夫
廠商指導價(萬元):12.19-18.29
40多年來,高爾夫在造型上一直與時俱進,如今的第7代高爾夫擁有科技感十足的燈組、流線形車身線條和造型精美的輪圈,十分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高爾夫的內飾設計風格相對簡潔,各功能分區劃分清晰,黑色內飾的單調被銀色飾條中和,高配車型上拼接Alcantara材質的皮質座椅為它帶來了豪華感。
在競爭激烈的中型轎車市場,帕薩特(Passat)可能是國民度最高的一款。1973年,第一代帕薩特登場,它同樣由喬治亞羅主筆,運用了“Fastback Coupe”(溜背轎跑)設計理念。
與高爾夫一樣,“Passat”的名字也來源于德語,可直譯為“貿易風”(Trade wind),也就是地理課本上的“信風”。
我們先來快速復習一下高中地理。由太陽輻射不均導致的冷熱差異促使大氣運動,加上地轉偏向力等的影響,產生了全球性的大氣環流——三圈環流,在近地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氣壓帶和風帶。于是,在赤道兩邊的低層大氣中就出現了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的情況。
古代貿易主要靠船,西方的商人們常借助這兩股穩定的風來進行貿易,所以它們被叫做“Trade wind”。而在中國,因為這兩股風的方向常年不變,很講信用,所以人們將其稱為“信風”。
1980年,大眾推出第二代帕薩特,四年后,上汽大眾(當時的上海大眾)從前聯邦德國引進生產線。在這片土地上,帕薩特有了另一個風的名字——桑塔納。
這一代帕薩特廣泛出現在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中國、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亞、南非等。它的中國名字“桑塔納”(Santana)源于“Santa Ana”,是加州圣塔安那河谷地區的一種干燥的東風。
現款車型:上汽大眾 帕薩特
廠商指導價(萬元):18.99-30.39
外觀方面,作為一款婦孺皆知的車型,在設計上自然需要反復斟酌。帕薩特前臉的橫向鍍鉻條十分寬大,與大燈燈組連成整體的造型保留了一絲初代的韻味。
帕薩特的內飾是大家熟悉的大眾風格,線條平直,布局工整,給人穩重的視覺感受,而中控屏幕上方的石英鐘凸顯了它的中型車定位。
同樣是在1974年,第一代高爾夫的兄弟車型尚酷(Scirocco)上市,它在高爾夫的平臺基礎上降低了重心,優化了空氣動力學特性,整車更富運動性。看到這相似的設計,也許你已經猜到了些什么。沒錯,它也是喬治亞羅設計的。
高爾夫和尚酷幾乎是前后腳登陸歐洲市場,雖然影響力比不上前者,但尚酷在當年也是銷量擔當之一。1974-1982年,第一代尚酷累計生產量超過50萬臺,“沙漠熱風”席卷歐洲大陸。
“Scirocco”同樣是風的名字,它是一股從炎熱干燥的撒哈拉沙漠吹向地中海的熱風。“Scirocco”并不是一個通用名詞,巴勒斯坦、約旦等國的人們稱它為“Simoom”,而在利比亞,它被稱為“Ghibli”,成為了另一個車企的車名。
春季一般是“Sirocco”最強盛的季節,其速度最快能達到60-70km/h。由于裹挾著大量來自地中海的水汽,“Sirocco”向北到達陸地時,往往會帶來悶熱的天氣,引起人們的不適。
末代車型:尚酷
2008年,大眾復活了停產13年的尚酷車系。雖然這股熱風到第三代才終于刮到了中國,但它動感的外形、低趴的身姿和極大的改裝潛力迅速俘獲了少男少女們的心。
雖然內飾還是免不了家族化那一套,但尚酷擁有運動取向的個性化座椅、三聯表和平底方向盤,能為駕駛者提供一些戰斗氣息。
1979年夏天,大眾在歐洲市場推出高爾夫的三廂版——捷達(Jetta)。雖然直接由兩廂車改造而來,但因為“叕”是由喬治亞羅設計的,所以車身比例、線條等毫無違和感。
如你所料,“Jetta”一詞也出自自然界,其意為“ 噴流 ”,即環繞地球的一條窄而強的高速氣流帶。
噴流是大氣運動與地轉偏向力聯合作用的結果,它主要位于對流層頂附近,呈由西向東流動趨勢,路徑通常為曲線形。
北半球和南半球各有一條極地噴流和亞熱帶噴流,噴流的寬度通常為幾百公里,其垂直厚度通常小于五公里。聰明的人類在發現噴流后迅速挖掘了它的商業價值,著名的“北大西洋航線”就是利用噴流方向節省燃料和時間成本的例子。
1984年,捷達迎來換代車型,在造型上與高爾夫區分開來,還用上了許多先進技術。1991年,國產捷達在一汽-大眾長春工廠下線。國產后,作為“老三樣”之一的捷達開始頻繁出現在中國的街頭巷尾。
算上“捷達王”、“捷達伙伴”等,第二代捷達發光發熱了將近20年。國內并沒有引進第三代捷達,而第四代捷達則是以“寶來”(Bora)的名字出現的,即“亞得里亞海邊干冷的北風”。
現款車型:一汽-大眾 捷達
廠商指導價(萬元):7.99-13.49
2012年,古老的A2平臺終于被PQ25取代,捷達這才算完成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換代。如今的捷達換上了家族式外觀,縱橫線條交錯的中網、不規則形狀的大燈和精致的輪圈都已今非昔比。
內飾方面,捷達“水”字造型的空調出風口別具一格,局部有鋼琴烤漆面板和銀色飾條點綴,頗有質感。
1996年,為了對抗奔馳S級和寶馬7系,時任大眾集團董事長皮耶希大手一揮,開啟了旗艦大型車項目。2002年,第一輛輝騰(Phaeton)在易北河畔的大眾“玻璃工廠”下線。
雖然大眾專門建造了德累斯頓工廠,打出“97%手工打造”口號,但輝騰還是沒能逃脫“賣一輛賠一輛”的命運,最終于2016年3月停產。這口鍋沒準得分點給“Phaeton”這個名字。
“Phaeton”即希臘神話中的法厄同,是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的私生子。雖有著顯赫的“神二代”身份,但他的故事最終還是以悲劇收尾,讓人聯想到輝騰的曲折一生。
法厄同終日夢想著駕駛父親的太陽戰車,當他終于借來戰車,卻無法駕馭它的力量,所到之處火勢沖天。最后宙斯用一道閃電劈向法厄同,這位太陽神之子隕落在埃利達努斯河中。(圖為畫家魯本斯所作油畫《法厄同的墜落》)
末代車型:輝騰
雖然資深車迷可以通過尺寸和大燈一眼看出它的身份,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輝騰還是跟低級別車型長得太像了,因此網上也流傳著許多揶揄這款旗艦車型外觀的段子。
無直吹四區空調系統,取自70年以上種植園樹木的手工飾件、多向電動調節座椅、DYNAUDIO丹拿音響……雖然缺乏了一些科技感,但輝騰的內飾絕對配得上“旗艦”二字。
2016年10月,輝騰停產6個月后,上汽大眾輝昂(Phideon)出現在眾人面前。作為一款中大型車,輝昂的定位略低于輝騰,但它仍承擔起了家族新旗艦的重任。
與同樣采用MLB平臺的A6L相比,輝昂擁有更長、更寬的車身。雖為全新車系,但輝昂的眉眼處還是能看出輝騰的基因,連車名都有種“輝騰之子”的感覺。
輝昂的英文名“Phideon”源自古羅馬神話中的女神Fidēs。根據維基百科,Fidēs是羅馬異教中象征信任和善意的女神,也是英文單詞“Faith”的詞根。
Fidēs的形象是一位頭戴花環,身披白紗的女性,她一只手托著斑鳩,另一只手拿著農作物和軍旗。因此,斑鳩也被視為這位女神的象征物。在希臘神話體系中,Fidēs就是毗斯緹斯(Pistis)。
現款車型:上汽大眾 輝昂
廠商指導價(萬元):34.90-65.90
雖擁有造型更加前衛的大燈、輪圈、腰線設計,但如出一轍的一體式前臉還是暴露了輝昂的制作范本,尾部大眾品牌logo下方的鍍鉻車名字牌也是在向輝騰致敬。
作為新旗艦,輝昂的做工用料自然不能輸。此外,輝昂還吸取了輝騰的教訓,做到了“高科技配置武裝到牙齒”,車載Wi-Fi、手機互聯/映射、電動感應行李廂、無鑰匙啟動/進入等配置一樣不落。
與本文提及的其他車型相比,2006年上市的Eos顯得十分小眾,這與它的定位、定價都有關系。
這款緊湊型跑車是以高爾夫敞篷版繼任者身份推出的,但作為研發成本高昂的敞篷車,其售價和競爭力始終無法與高爾夫相提并論。經歷幾次改款后,Eos于2015年宣布停產。
Eos,古希臘神話中的厄俄斯,前文提到的太陽神赫利俄斯的姐妹,熟悉攝影的朋友看到這里大概還會想起同名的佳能單反/微單相機系列。
厄俄斯長有一雙羽翼,每當太陽升起前,她會駕著雙套馬車驅散黑夜,因此被人們稱為“黎明女神”。黎明女神趕走黑暗的場景是不是跟敞篷車開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末代車型:Eos
也許Eos放在今天看有些過時,但在2014年,它可是用上了最時髦的設計元素,點陣式LED日間行車燈和多輻輪圈都十分吸睛。
內飾……沒什么可說的。那我們就來看看Eos的強項吧,Eos的車頂采用CSC五片式設計,開關篷僅需25秒,車速在50km/h以下均可操作,作為一款敞篷車,享受陽光才是正經事嘛。
前面我們說到,第四代捷達是以“寶來”這個名字引進的。2005年,基于PQ35平臺打造的第五代捷達推出,一汽-大眾引進后將它命名為“速騰”(Sagitar)。
事實上,第五代捷達在全球范圍內的命名相當混亂。它在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國叫寶來,在阿根廷市場上被稱為Vento,到中國就變成了速騰。
愛看星座運勢的您有沒有覺得“Sagitar”這個單詞似曾相識呢?沒錯,速騰的英文名正是取自射手座(Sagittarius)一詞。
射手座是黃道十二宮之第九宮,對應南天黃道帶的人馬座。在希臘神話,人們將射手座與指導過戰爭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的半人馬喀戎(Chiron)聯系在一起。
現款車型:一汽-大眾 速騰
廠商指導價(萬元):13.18-18.28
與已經完成換代的寶來和朗逸相比,速騰還沒有同步到家族最新設計設計語言。橫平豎直的前臉設計固然經典,但對于該級別車型來說略顯保守。
作為大一號的“A+級”,速騰內飾的做工用料可以算是緊湊型標桿。但看到最后一款車了,您有沒有對這種高度相似的對稱設計產生審美疲勞呢?
編輯點評:轉眼間,本期“車名奇妙物語”欄目回顧了八款(也許是十款)關于“自然與神”的大眾品牌車名來源。如今,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轉向字母和數字的簡單組合,而不再使用繁瑣、難記的單詞為車命名。字母和數字雖然好記又有邏輯可循,卻缺失了面對新生事物的感情,那是一份無比熾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