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趙鵬翔,時隔半年之后,我再一次接到了長測任務,通過之前兩位老師針對靜態部分做的詳細體驗,相信大家對華晨中華V7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將針對駕駛部分,與大家聊一聊它在城市當中的駕駛感受。
由于工作原因,我駕駛這臺車的時間并不算長,總里程不到1000km,主要是日常上下班代步,周末在北京周邊活動,包含了高峰擁堵路段,城市、高速。老規矩,我們還是先從動力部分入手。
在發動機罩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BMW”標識,這臺代號CE16的發動機,基于BMW連續8次獲得全球十佳發動機獎的王子系列發動機開發而來,并且由寶馬技術團隊進行全方位支持,擁有領先、成熟的技術優勢,1.6L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50kW(204Ps),最大扭矩280Nm。
電子擋桿的造型也是源自寶馬,不過華晨中華V7匹配的是一臺濕式7速雙離合變速箱,同樣是出自德國著名的變速箱生產商—格特拉克,相比干式雙離合變速箱成本會更高,但是技術更成熟,可靠性也更高。
動力表現如何?
既然寶馬的發動機傍身,實際的動力表現也是我們比較期待的部分,在這臺華晨中華V7上的表現是否也能展現出寶馬的技術優勢呢?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低扭的動力輸出一直是寶馬發動機的優勢所在,這一點在華晨中華V7也很好的展現了出來,轉速只需要控制在1500-2000rpm之間,完全能夠滿足日常用車需求。
三種常規駕駛模式,ECO模式為了將燃油經濟性最大化,受限于轉速區間的控制,動力響應不會很直接。標準模式在這方面拿捏的恰到好處,發動機對油門開度的變化提供線性的動力,動力夠用還很順滑。
來到運動模式,發動機轉速會維持在2000rpm以上,來保證時刻提供足夠的動力,發動機對油門的響應也足夠快,但依然保持著線性的輸出,我認為日常駕駛標準模式最為合適。
變速箱匹配度如何?
在我看來,中國品牌車型當中,在發動機的性能上面已經達到了合資水準,而匹配一臺好的變速箱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在雙離合變速箱的使用上,那么在這臺華晨中華V7上是否能讓人滿意呢?
動力表現上的特點,有很大一方面是變速箱的功勞,在寶馬強大的技術支持之下,華晨中華V7在變速箱與發動機的匹配上,可以說表現的足夠成熟。
變速箱的邏輯和平順性絕對要給華晨中華V7一個好評,它會合理的選擇升降擋時機,擋位間緊密的銜接提供了出色的平順性,這也是保證發動機性能的關鍵所在。
而雙離合變速箱換擋速度上的優勢,在華晨中華V7上并不是足夠鮮明,與合資產品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但也不算有任何拖沓,相比絕大多數中國品牌車型來說稱得上出色那類。
操控駕駛品質如何?
除了動力系統之外,底盤的調校也是關鍵所在,一直以運動著稱的寶馬,是否也能為華晨中華V7帶了良好的運動性能呢?
也許是產品定位的緣故,我并不認為華晨中華V7是一款運動型SUV,或者說運動性能的表現并不夠鮮明,它更符合一個合格的家用車身份。
為何說華晨中華V7的運動性能不夠鮮明,主要來自懸掛和轉向手感的建立,較長的行程和偏軟的調校,讓懸掛的支撐性打了折扣,轉向的力度比較合適,車身的響應算不上靈活,屬于不緊不慢的類型。
反之,華晨中華V7帶給我的第一直觀印象是質感,它的底盤擁有出色的濾震性,路感的回饋也傳達出一定的高級感,安靜、舒適才是它所擅長的,稱得上是一輛合格的家用城市SUV。
0-100km/h加速測試
受限于變速箱保護,華晨中華V7的發動機起步轉速并不算高,從曲線中也可以看出來,瞬間的爆發力并不算強,全段的動力都保持了非常平順的輸出,變速箱在換擋時也沒有拖后腿,整個加速過程一氣呵成,最終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9.02s。
100km/h-0剎車測試
剎車踏板的腳感初段有些虛位,中后段的剎車力度明顯要強一些,ABS介入的足夠及時,多次測試也沒有出現打滑的現象。前懸掛能夠看到較大幅度的壓縮,但支撐性比想象中的要好,最終的41.17m的100km/h-0的剎車距離,屬于合格的成績。
總結:從駕駛的綜合角度去看,作為全新平臺的首款產品,動力系統已經具有相當成熟的匹配度了,而氛圍的營造上也足夠出眾,傳遞出的高級感可以叫板合資SUV,這也是一臺城市SUV所應該注重的品質所在。看來寶馬技術團隊的參與不僅僅是噱頭,確實在這臺華晨中華V7上看到了中華的態度,對未來的新產品也將有更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