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導購 原創]
BBA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從A級到D級車、從轎車到SUV、從街車到性能車,幾乎每個級別都有針鋒相對的三款車型。然而即便是這樣,三個品牌還是有著各自的“獨秀”產品,它們自成一派,難覓對手,非常適合那些追求格調的購車用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
我們在奔馳、奧迪、寶馬三個品牌中,分別挑選了三款獨秀車型,它們的型號及售價請見下表。
| 推薦車型一覽 | ||
| 獨秀車型 | 車型定位 | 廠商指導價(萬元) |
| 奔馳 G級 | 純血統硬派SUV | 155.88 |
| 奧迪 A4 allroad | 中型全地形旅行車 | 39.28-42.78 |
| 寶馬 i3 | 純電動小型車 | 33.98 |
| 愛卡汽車網制表 www.xcar.com.cn | ||
就在今年,全新一代“方盒子大G”強勢回歸。與前幾代一樣,從外觀很難看出新款G級的變化,依舊方正、硬朗、氣勢逼人,一看就是純血統硬派SUV。
雖然外觀沒有大的變動,但內飾的用料、配色、工藝、科技感都有很大提升,比如搶眼的家族式出風口、大尺寸雙屏、Command觸控板、RGB氛圍燈,唯獨副駕把手是硬派越野車的特征。
不算AMG版本的話,全新G級在國內僅有G500一款車型。配備了前排側氣囊、陡坡緩降、可變轉向比、主動剎車、方向盤電調、自適應巡航、全液晶儀表、無鑰匙啟動、座椅記憶、座椅通風、車載Wi-Fi、柏林之聲音響、自動空調、后排獨立空調等出彩配置,可以說是配置最齊全的純血統越野車。
身高185cm的體驗者在G級前排能夠得到一拳左右的頭部余量。
同一位體驗者在后排可以獲得四指頭部空間與四指腿部空間,比老款有所進步。
為了安放全尺寸外掛備胎,新款G級的尾門依舊是側開式。行李廂開口略窄,但內部平坦而又開闊,方正的車廂造型則保證了海量空間。
全新G500搭載了V8 4.0L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可以爆發出310kW(421Ps)的最高功率與610Nm的峰值扭矩。
傳動方面,G級匹配了9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全時四驅系統以及三把差速鎖。
車型小結:目前BBA車型中只有奔馳G級能被稱為純血統硬派SUV,寶馬、奧迪的X系列、Q系列都是城市SUV。并且就算在整個汽車圈,能與G級“正面剛”的車型也寥寥無幾。衛士、吉姆尼、LC7等硬派SUV過于樸素,攬勝、陸巡、領航員等全尺寸豪華SUV又達不到G級的強悍通過性。所以“大G”一直是獨樹一幟的存在,新款瘋狂加價也不無道理。
奧迪目前還未將A4 Avant引入國內,但早在幾年前就引入了A4 allroad。從外觀可以看出,A4 allroad就是A4 Avant的全地形跨界版,它的底盤更高,并且加入了塑料輪眉、越野包圍,同時具備了A4的轎車屬性與接近Q5的通過性。
內飾方面,A4 allroad與A4L完全相同,它們也是最先用上奧迪新式家族設計的車系之一。啞光金屬飾條橫穿整個駕駛室,很有運動感。中央與右側出風口貫通在一起,辨識度很高。
A4 allroad僅有兩款車型可選,均配有前排側氣囊、胎壓監測、陡坡緩降、全景天窗、電動行李廂、定速巡航、無鑰匙進入/啟動、全液晶儀表、座椅加熱、車載Wi-Fi、LED自動大燈、后排獨立空調等功能。高配車型還多出了倒車視頻影像、自動泊車、Alcantara座椅、B&O音響以及內后視鏡自動防眩目。
將前排座椅調整至最低后,身高174cm的體驗者可以獲得一拳的頭部空間。
同一位體驗者在后排可以獲得一拳兩指的頭部空間以及兩拳的腿部空間。
A4 allroad的行李廂容積為505L,比A4L寬敞很多。掀背設計帶來了比肩SUV的便利性,放倒后排座椅更能擴展出超大空間。
A4 allroad僅有45TFSI車型,搭載了高功率版EA888 2.0T發動機+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最高功率185kW(252Ps),峰值扭矩370Nm。
配合DL382 7擋雙離合變速箱,A4 allroad僅需5.9s就能破百。
編輯點評:歐系車幾乎占據了旅行車的半壁江山,而考慮到休旅愛好者的通過性需求,奧迪、大眾、沃爾沃都在推出全地形跨界旅行車。目前在BBA中,只有奧迪擁有B級跨界旅行車,希望奔馳能夠盡快發布C級All-Terrian,讓A4 allroad不再孤單。
寶馬用i系列吹響了進攻新能源領域的沖鋒號,并且推出了i3、i8兩款車型。其中i3的定位是純電動小型車,擁有寶馬家族空前科幻的外觀,以及小巧玲瓏的身材。
i3的內飾像概念車一樣前衛,兩輻式方向盤有藍環點綴,象征著新能源車型身份。中控臺整體采用懸浮設計,線條與棱角都很夢幻。
現款i3僅保留了一款車型,配有前排側氣囊、胎壓監測、電動天窗、定速巡航、無鑰匙啟動、全液晶儀表、無線充電、座椅加熱、車載Wi-Fi、道路救援、LED自動大燈、自動空調等豐富配置。
身高174cm的體驗者坐進前排,將座椅位置調至最低,頭部空間非常充裕。
前排座椅位置保持不變,體驗者在后排能夠獲得4指的頭部空間和2拳的腿部空間。
i3的行李廂空間達到了多數小型兩廂車的水準,廂內底板與尾門下沿齊平,后排座椅支持按比例放倒。
i3在發布初期有純電動、增程式混動兩個版本,但是現款僅保留了純電動車型,搭載最高功率125kW(170Ps)、最大扭矩250Nm的后置電動機。
電池方面,i3配有33kWh容量的鋰離子電池,保證了340km的NEDC續航里程。并且新款車型還加入了快充技術,從0充到80%電量僅需42min。
車型小結:奔馳、奧迪目前還未推出純電動小型車,僅有的EQC、e-tron也還處于未上市狀態。可見寶馬在純電動領域更加超前,也期待i系列以后能與EQ、e-tron系列同臺競技。
編輯點評:其實除了本文介紹的三款代表車型,還有奔馳E級Coupe、奔馳V級、寶馬3系GT等沒有BBA對手的特殊產品。它們有些很搶手,賣到瘋狂加價;有些比較小眾,甚至無人問津。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絕不會爛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