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 原創]
作為一家把“人民”篆刻在名字里的品牌,大眾(Volkswagen)向來以樸實示人,成立83年來打造了無數的經典車型。如果你熟悉大眾的歷史,就會發現在龐大產品矩陣的背后,高爾夫始終居于核心地位。然而隨著汽車能源革命的到來,情況似乎有了改變,研發資源愈發向純電動MEB平臺傾斜,催生出新的明星產品——ID.家族——并相繼推出了ID.3、ID.4等具有重要轉型意義的新車。
在ID.4海外發布后不久,大眾迅速將該車引入國內,分別通過南北兩家合資廠實現國產。就在今天,ID.4國產版本首次公開亮相,一汽-大眾版命名為ID.4 CROZZ,上汽大眾版則命名為ID.4 X。愛卡汽車搶先對大眾ID.4 CROZZ進行了實拍,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通過這篇文章一探究竟。
外觀:會發光的大眾標
同一臺車如何在兩家合資廠國產?答案是雙車戰略,通過設計和配置進行區分,共同搶占市場。外觀部分,一汽-大眾ID.4 CROZZ沿用了海外版的整體設計,而沒有像上汽大眾ID.4 X那樣大幅調整車頭和車尾造型。新車基于MEB純電動平臺打造,并順勢換上了全新設計語言,一眼就能看出與自家燃油車或混動車型的不同。由于實拍車輛為試裝車,部分細節可能與未來上市的商品車略有不同。
大眾 大眾ID.4 CROZZ(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大眾ID.4 CROZZ繼承了海外版ID.4的整體設計,只是在細節處(例如牌照框、飾條)進行了些許調整,以適應國內法規要求。取消了傳統的進氣格柵設計,但保留了一條黑色高光飾板,平衡了未來感與傳統用戶的接受度。比起上汽大眾兄弟車型,來自一汽-大眾的ID.4 CROZZ顯得更加原汁原味。
從硬件來看,ID.4 CROZZ搭載的的IQ.DRIVE駕駛輔助系統延續了大眾品牌的一貫水準,并沒有大刀闊斧的提升。在前擋風玻璃頂部,可以看到單目攝像頭,此外大眾車標后方隱藏著毫米波雷達。不過,這套系統的實際表現還要試駕后才能知曉,因為軟件標定同樣重要。
實拍車型在翼子板和前門處設有銀黑雙色裝飾條,上面帶有“PRO”字樣,表明了這輛車的配置級。海外版車型的此處設計略有不同,飾條完全位于翼子板上,并未延伸至車門位置。
車尾設計與車頭相呼應,貫穿式尾燈引人注目,型面設計也較為豐富。后保險杠底部的黑色飾板幾乎與輪拱齊平,這樣一來尾門不會大面積留白,降低了車尾視覺重心。
實拍車型采用三色車身,車身主體為紅色涂裝,車頂為黑色設計,二者之間則是一條由A柱貫穿至D柱的銀色飾板。通過色彩的豐富組合,ID.4 CROZZ呈現出潮流時尚的視覺效果,配合全新設計語言,看起來絲毫不會顯得沉悶。
燈光效果向豪華品牌看齊,前后燈組帶有動態迎賓效果,高級感與科技感同時在線。ID.4 CROZZ是大眾首款配備3D LED尾燈的車型,矩陣單元可依次點亮,頗有些貪吃蛇游戲的卡通質感。由于法規限制,歐版ID.4無法配備發光車標,而國產后的ID.4 CROZZ解鎖了這項配置,前車標為白色背光,后車標為紅色背光。
新車配有IQ.Light矩陣式LED大燈,燈組由11顆LED組成,每顆LED可單獨關閉或調暗。在智能控制系統的支持下,LED矩陣大燈可實現更為完善的自適應遠近光功能,動態照明效果進一步提升。
ID.4 CROZZ定位于緊湊型SUV,長/寬/高分別為4592/1852/1629mm,軸距為2765mm。不難發現,MEB平臺帶來了車輪四角化設計,軸距占車長的比例高于大眾燃油車,理論上有利于拓展乘坐空間。經過一系列設計優化,ID.4 CROZZ的風阻系數僅為0.28Cd,在SUV領域極為出色。
實拍車型配備20英寸多輻輪圈,輪胎規格為前235/50 R20、后255/45 R20。輪胎花紋選用的是固特異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御乘II代),注重舒適性和靜謐性,在濕地性能方面也有著不錯的表現。
ID.4 CROZZ的門把手并未采用時下流行的隱藏式設計,但依然進行了一定創新。門把手與車門處于同一平面內,這有助于減少車身附近的亂流,降低空氣阻力。前排車門和尾門帶有無鑰匙進入功能,這是同級別的常規配置了。此外,攜帶鑰匙靠近車輛時,車門可自動解鎖,前后燈組也會隨之呈現動態迎賓效果。
充電口位于車身右后位置,左側為慢充,右側為快充。在車輛解鎖狀態下,充電口外蓋可直接打開,與大眾傳統車型的設計相同。
外觀部分,大眾ID.4 CROZZ讓人眼前一亮,封閉式格柵、三色車身、發光車標新鮮感滿滿,擺脫了傳統大眾家族化設計造成的審美疲勞。面對設計風格的蛻變,每個人勢必會產生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大眾求變的思路在ID.4 CROZZ上得到了充分展現。
內飾:車機徹底革新
作為一款肩負轉型重任的新車,大眾ID.4 CROZZ不僅獲得了脫胎換骨的外觀設計,還在內飾部分花了許多心思。進入車內,你會發現中控臺布局與此前的大眾車區別明顯,整體框架與全新高爾夫有些相似,但細節部分更講求科技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次拍攝的試裝車仍處于調試階段,所以車內有部分線束裸露,商品車會進行妥善處理。
內飾設計實現了蛻變,中控屏位于中控臺頂部并采用懸浮式設計,便于行駛中操作,更符合人機工程學需要。除此之外,新車還大幅縮減了物理按鍵數量,更加堅定地向觸控化靠攏。
駕駛者友好型設計被沿用下來,中控臺稍稍向主駕方向傾斜,這在以觸控為主的交互方案下顯得尤為重要。方向盤采用全新一代設計語言,多功能按鍵看似是觸控設計,實則為物理按鍵,只是采用了整片式的組合按鍵。
ID.4 CROZZ的內飾用料與探岳、途觀L等車型基本一致,中控臺以銀色飾板為界,上方區域采用搪塑材料,下方區域采用硬塑料。搪塑部分觸感偏硬,但表面顆粒較為細膩,視覺質感比較令人滿意。
門板用料與中控臺相似,頂部為搪塑材料,中間灰色部分為皮質材料,其余位置則采用硬塑料。
主駕車門上的按鍵組比較新穎,只配備了兩個車窗按鍵。操作后排車窗時,需要先按下REAR鍵進行鎖定,再使用車窗鍵進行開閉。后排兒童安全鎖采用電控設計,這是同級較為罕見的配置。
儀表盤采用懸浮式設計,雖然尺寸只有5.3英寸,但清晰度沒有問題,車速、續航里程等關鍵信息擺放位置也很合理。儀表位置較高,駕駛者無需將視線明顯下移就能瞥見車速,實用性值得肯定。
ID.4 CROZZ采用電子換擋機構,換擋手柄位于儀表盤右側,可通過旋轉的方式進行選擋操作。操作方式與大部分懷擋不同,上方為D擋/B擋,下方為R擋,初次上手需要適應一下。
經典的旋鈕式燈光開關被觸控面板取代,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德系車的潮流,寶馬3系、奧迪A6L、高爾夫等車型都采用了類似方案。
ID.4 CROZZ的中控屏尺寸達到了12英寸,在大眾家族中遙遙領先,僅次于途銳。設計師取消了大部分物理按鍵,僅在下方保留了空調、音量、主菜單、駕駛輔助和駕駛模式選擇等觸摸式按鍵。車機UI設計汲取了智能手機風格,與iOS 13之后的CarPlay界面有些相似。
車機流暢度非常出色,比起傳統品牌的主流水平進步了一個時代。菜單色彩風格可自定義設置,為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
車機操作邏輯更加直觀,主要功能配有專屬圖標,容易形成視覺記憶,提升操作便利性。在使用頻率很高的空調菜單中,工程師增加了“智能空調”選項,從而實現快速加熱/冷卻、調整吹風位置、除霜等常用功能的一鍵控制。
設置菜單也更為直觀,不再采用簡單的文字羅列,而是加入了圖形嵌套,可以更加直觀的進行操作,減少了使用者的思考和反應時間。
為了保證界面美觀,這套系統傾向于隱藏文字,大部分時間只展示圖標。當手靠近屏幕附近時,圖標下方才會顯示文字,細節方面考慮周到。
新車配有手機互聯功能,支持Apple CarPlay和Baidu CarLife兩種連接方式。
氛圍燈預置5種主題,還可根據個人喜好自定義新主題。根據照明區域不同,主氛圍燈和副氛圍燈顏色可分別調節,形成多種組合。
受成本所限,大眾ID.4 CROZZ只提供了一些常見的駕駛輔助功能,這反映出該車面向主流市場的定位。在設置菜單中,可以看到該車配有車道保持輔助、自適應巡航、變道輔助、交通標志識別和疲勞識別,而未提供自動變道和匝道自動駛出功能。
ID.4 CROZZ配有HUD平視顯示系統,可顯示駕駛輔助系統、道路限速、車速、導航提示等多種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該車還提供增強現實平視顯示器(AR HUD),要知道這在全新奔馳S級上也是一項亮點配置。在這臺試裝車上,HUD功能暫時還不能使用,未來有機會我們將進行詳細體驗。
大眾ID.4 CROZZ內飾部分的變化比外觀更加顯著,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車內交互生態。從現場體驗來看,新款車機的流暢度和操作邏輯都比較友好,可玩性也有了較大提升。由于試裝車一些功能還無法使用,我們暫時無法深度體驗AR HUD和語音控制,這為今后留下了懸念。
空間:表現符合預期
由于機械布置上的差異,電動車的空間表現與燃油車有所不同,需要更多考慮到電池的空間占用。作為MEB平臺的產物,大眾ID.4 CROZZ擁有合理的空間布置,前后排坐姿并不會讓人感到任何異常,正向研發相比“油改電”的優勢由此可見一斑。儲物空間方面,新車延續了大眾一貫的優良表現,并在靈活性方面更進一步。
將前排座椅調至最低位置后,身高182cm的體驗者擁有兩拳左右的頭部空間。坐姿調節范圍很大,與方向盤的相對位置合理,人機工程學設計出色。與此同時,駕駛者視野比較理想,前擋風玻璃和側窗面積較大,延續了大眾品牌的務實內核。
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變,同一體驗者落座后排時,腿部空間余量為一拳,頭部空間則為一拳兩指。后排空間中規中矩,不過坐姿較為舒適,地臺高度和靠背角度顯然是仔細推敲的結果。在這一方面,大部分“油改電”車型要自愧不如。
后排地板中央凸起很小,差一點就做到了全平。縱向長度還算不錯,剛好可以斜著擺下43號尺碼的鞋子。
前排座椅采用8向電動調節,并帶有4向電動腰托、2組位置記憶和按摩功能。座椅表層填充較為柔軟,中段和末端填充足夠堅實,包裹性和貼服感也令人滿意。前后排座椅舒適性比較一致,不會出現后排體驗明顯不如前排的情況。
實拍車輛配備了后排隱私玻璃,車頂內襯采用全黑配色。可開啟全景天窗提升了開揚感,車內采光較為理想,這是SUV的傳統優勢。
將換擋機構移至儀表旁邊后,中央地臺空間得到了充分利用,儲物空間非常豐富。剛剛落座車內的時候,你可能不會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但隨著接觸的深入,你會發現不少別出心裁的細節設計。
最前方是杯架和手機槽,后方的儲物格與扶手箱融為一體,縱向長度非常出色。此外,儲物格上方有一片帶防滑墊的滑動蓋板,推到最前面可以遮住儲物格,起到防塵作用,推到后面則可以作為扶手箱隔板。儲物格內設有2個Type-C接口和無線充電板,后排出風口下方則另提供了兩個Type-C接口,車內充電非常便利。
門板儲物空間一如既往地出色,特別是前門儲物格縱深很理想。稍顯遺憾的是,所有車門的把手底部均采用鏤空式設計,無法放置手機。
行李廂標準容積為512L,空間布局較為規整。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不過放倒后留有一個小臺階,無法形成全平空間,實用性受到了些許影響。
實拍車輛配有電動尾門,對身材嬌小的車主較為友好,同時還提升了檔次感。
ID.家族對于大眾電氣化轉型的革命性意義,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MEB平臺。MEB平臺是一款專為電動車研發的全新架構,在空間布局、載荷配比、電池安全等方面相比燃油車平臺具備天生優勢。以三電安全為例,ID.4 CROZZ的試驗項目較國標多出60余項,電池及高壓系統滿足大眾內部L4級電安全要求,防水等級則達到了IPX7和IPX9K。
ID.4 CROZZ有望提供三種不同的電池組,分別由8個、9個和12個電池模組組成。長續航版電池容量為84.8kWh,電池包能量密度為175Wh/kg,綜合續航里程則達到了550km。官方表示,新車支持7.2kW交流慢充和100kW直流快充。
大眾為ID.4家族規劃了后驅和四驅兩種驅動形式。初期上市的ID.4 CROZZ搭載大眾自產的后置單電機,最大功率為150kW(204馬力),最大扭矩為310Nm。后續,最大功率225kW(306馬力)的四驅版本也有望加入到ID.4 CROZZ的產品序列中。
大眾ID.4 CROZZ采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和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掛,硬件結構在同級較為常見。底盤平整度非常出色,沒有出現電池向下突出的情況,既提升了安全性,還對空氣動力特性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ID.4 CROZZ的后輪使用由大陸提供的鼓式剎車系統,這是全球首款帶有電子機械式駐車的鼓剎。官方表示,選用鼓剎是因為電動車帶有能量回收系統,降低了機械制動的使用強度,特別是后制動器參與程度更低。在滿足制動性能需要的前提下,鼓式剎車更加堅固且抗腐蝕性占優,使用壽命具備明顯優勢。
編輯點評:大眾ID.4 CROZZ及ID.4 X的國產,標志著MEB平臺進入中國市場,無論對于電動車市場還是大眾自身都有著重要意義。由一汽-大眾制造的ID.4 CROZZ遵循了海外版的整體設計,并結合國人需求增加了發光車標等潮流配置,輔以MEB平臺的加持,綜合競爭力不容小覷。截至發稿時,ID.4 CROZZ已完成中國首發,不久后將正式走向市場。面對強手林立的純電動市場,ID.4 CROZZ能否延續大眾品牌的強悍表現?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
精彩內容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