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導購 原創]
選擇D級車的都是什么人?政界油膩男?商界大佬?娛樂圈兒的老臘肉?不同于奔馳S級與寶馬7系這樣的“50后”和“70后”長者,奧迪A8(L)車系發展到如今也僅5代車型,別看僅僅5代,這還是要算上奧迪A8的前身——奧迪V8(D1)才勉勉強強夠5代。嚴格意義上說,以A8命名的車型至今僅有4代。這么看來,在D級車領域,奧迪A8還是一個標準的90后(A8車系在94年誕生)小鮮肉呢。不過,奧迪A8車系雖然誕生時間上晚了一些,但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奧迪A8一經推出便在全球市場創出了不俗的“戰績”。今天,讓我們一同回首奧迪A8的輝煌歷史。
說起奧迪A8,我想我不得不介紹這臺A8車系的鼻祖——奧迪V8。可能很多朋友都不太熟悉奧迪V8這款車,但如果我說奧迪200這款車,是不是成功勾起了你的童年回憶呢?沒錯,奧迪V8車型不僅與奧迪200長得很像,奧迪V8就是由奧迪200平臺打造而來的。為了與奔馳和寶馬家的頂級豪華轎車相抗衡,奧迪V8在奧迪200的基礎上,加長了軸距,還換裝了一臺V8發動機。奧迪V8是奧迪在二戰后推出的第一臺大型豪華轎車,它也被看作是奧迪在90年代試探頂級豪華車市場的開山之作。
在1988年的巴黎國際車展上,奧迪V8正式向公眾亮相。這是奧迪在二戰結束后首次生產的全新大型轎車。
作為奧迪品牌旗下唯一的一款大型豪華級轎車,奧迪V8靠其家喻戶曉的quattro全時四驅技術劍走偏鋒,與奔馳S級和寶馬7系走著完全不同的產品路線。
雖然奧迪V8是基于奧迪200平臺打造而來,但為了將散熱器合理安置在體積龐大的八缸發動機前,奧迪V8的車頭相較于奧迪200明顯加長。
而加長效果則通過放大版的保險扛及側燈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弱化,顯得并沒有那么夸張。
車尾設計則是與國內見到的奧迪200車型相似度很高,連體的尾燈設計十分經典,來到國內的版本奧迪V8 4.2 quattro還會在車尾加上quattro標識。
作為奧迪的旗艦座駕,動力上搭載了一臺3.6L V8和4.2L V8發動機(區分高低配車型), 驅動系統為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由于奧迪V8僅采用奧迪200的C3平臺發展而來,所以奧迪V8在技術含量以及豪華性方面還是和當年風靡的奔馳W126有著明顯的差距。
1992年奧迪在中國罕見地組裝了當時旗下的最頂級車型——奧迪V8L(D11),V8L較標準型V8加長了318mm,車長達到5190mm,零件由奧地利斯太爾-戴姆勒-普赫代工制造,僅生產271輛,其中一汽組裝35輛。
作為一汽大眾組裝的奧迪V8L,并沒有打上奧迪V8的銘牌,而是沿用了當時奧迪100的銘牌,從200kW的發動機功率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輛4.2L版本的奧迪V8L。
由于車身所有零件均為原裝進口,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德國身份銘牌。
這是當年奧迪V8在歐洲上市時的車書內容,德國版共14種車身顏色可供選擇,而國內只提供黑色漆面。
而德國本土版車型的車內,同樣提供6種絲絨面料和8種皮革材質供消費者選擇,在1989年就能有這么多的選裝項目,真是令人實名羨慕。
從車書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奧迪V8 4.2車型配備了主/副駕駛的安全氣囊,這在當時的豪華車中是首屈一指的安全配備。
在組裝V8L的過程中,一汽吸取了這種C柱加長的技術經驗,以至于后來一汽旗下所有奧迪C3平臺的車型都出現了類似的加長版本,如CA7246L(紅旗2.4L V6加長版)、CA7202E3L(紅旗世紀星加長版)。
看過了飽經滄桑的奧迪V8,也許你會覺得,雖然作為奧迪當年的旗艦之作,但基于奧迪200平臺打造的奧迪V8,的確很難讓人將它與豪華和高級劃等號。此時,奧迪也覺察到了其市場表現日漸衰退,奧迪V8不再能夠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了。于是,奧迪在1994年推出了第一款以奧迪A8命名的真正的頂級座駕。
奧迪A8作為一款大型豪華轎車,推出了標軸以及長軸A8L兩種車型供消費者選擇,動力方面有2.8L V6、3.7L V8和4.2L V8三種選擇。在1997年,奧迪再次為A8搭載了奧迪的Quattro系統,從此Quattro就成為了A8車型的標配。
2000年第一代奧迪A8進行改款,這一代的A8最大亮點就是將原來的3.7L V8發動機取消,并加入了大眾集團最引以為傲的6.0L W12發動機,進一步提升了奧迪A8的檔次感。
即便是A8 6.0L W12車型,也僅配備的是鹵素大燈,在當年的奔馳W220上,氙氣大燈已經作為了標準配備,在S320上都進行了下放。也是從那是起,一見藍光(氙氣大燈)就知道,這車不慫!
奧迪A8的外觀在海外市場并不被看好,原因是太過保守。回首當年,奔馳W220(國內網友稱為蝴蝶奔)的外觀絕對是足夠搶眼,在歐洲市場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各界名流政要的追捧。就當奧迪A8(D2)在歐洲迎來當頭一棒時,奧迪A8(D2)在國內則是大受追捧。
雖然奔馳W220憑借優雅的外觀設計,獲得了不少名流的青睞。但對于中國來說,那樣的設計則過于高調,奧迪A8(D2)的設計才是真正的大氣磅礴。
而由于當時奧迪已經與一汽集團進行了合作,因此在2004年,奧迪A8就被引入中國市場,當時我國領導人所乘坐的專車就是奧迪A8 6.0L W12防彈版。
在國內,奧迪A8(D2)和奔馳S級與寶馬7系的用戶群體完全不同,這也就保證了A8(D2)的穩定銷量。A8以其中庸大氣的外觀,成功吸引了國內政要的青睞。在國內,落地上牌的奧迪A8(D2)北京地區排名第一。而在北京,你能見到的A8(D2)幾乎除了前車窗沒貼膜,其余車窗都是“一片漆黑”,你懂得!
內飾設計方面,桃木裝飾和真皮質地都是真材實料,雖然沒有當下流行的大屏,但這套8碟CD系統在當時已經非常先進了。座椅加熱和三區空調等配置也是一應俱全,對稱式的中控設計也深得國內消費者的青睞。
在第一代奧迪A8(D2)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全球共銷售了10萬余輛。這個成績與當年的奔馳S級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奧迪也逐漸明白,銷量不佳的問題關鍵在于奧迪A8的外觀太過平庸,同時在舒適性表現上也比奔馳S級差了一截。這也就為后來奧迪A8(D3),也就是第二代奧迪A8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第一代奧迪A8(D2)在歐洲市場的失利并沒有讓奧迪放棄對高端車型市場的推進,奧迪針對第一代奧迪A8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修正,并于2002年推出第二代車型。第二代奧迪A8的外觀采用了奧迪經典的家族設計語言,同時也為奧迪今天標志性的中網設計奠定了設計基礎。
2002年第二代奧迪A8 (D3)誕生,新車在外觀設計上十分新潮,細節設計也相當精致。前期上市的版本,中網采用的是與A8 D2類似設計的上下分體式中網。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第二代奧迪A8 (D3)還為中國市場推出了加長版本,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奧迪A8L(D3L)。
車尾設計方面,前期的A8 (D3)車型的車尾線條十分簡約,四平八穩的車尾輪廓與圓潤的尾燈造型極受中國消費者的追捧,雙邊共雙出的排氣造型也非常強悍,粗壯的鍍鉻尾喉精致十足。
到了2005年奧迪A8進行了中期改款,外觀采用了巨大的進氣格柵,車身整體線條依然圓潤優雅顯得更加好看。
動力方面,奧迪A8 (D3)車型搭配有2.8L、3.2L、4.2L以及W12 6.0L四種選擇,配置方面也比較豐富,有氙氣大燈、胎壓監測和當年十分主動安全系統等等。而奧迪A8L 2.8L車型還在國內進行過小批量組裝,后因裝配工藝等問題被叫停,繼續采用進口形式引進。
動力方面,彼時奧迪已經全面普及缸內直噴發動機,這一代A8搭載了一臺372馬力445Nm的V8 FSI發動機,搭配的也是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使得A8零至百公里加速時間只要5.7秒。
中國作為奧迪A8L的最大市場,自然越來越受到奧迪的重視,從第二代奧迪A8車型以后,奧迪便將大小的改款都率先在中國市場投放,這也使奧迪A8L(D3L)車型在中國擁有超高的保有量,如今在路上我們仍能夠見到很多這代A8L。
第二代奧迪A8的內飾在豪華感和科技感方面非常突出,整體采用了環抱式的設計,大量的真皮和木紋裝飾也體現了A8車型的旗艦定位。最主要的一點是,這一代奧迪A8創造了很多奧迪內飾方面的第一次,比如大家熟悉的奧迪MMI系統就是這一代A8首次搭載的配置。
2010年奧迪A8再度進行換代,新車的外觀變得更加精致激進,少了圓潤的外部輪廓線條,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有力量的腰線,整體看上去優雅不減同時又非常犀利。為了表示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新一代奧迪A8(D4)車型在海外發布效果圖的同年,奧迪A8L就在2010北京車展全球首發,并很快以整車原裝進口的形式引進到了國內。在2011年初,第三代奧迪A8L在國內上市。
當第三代奧迪A8L(D4)的設計概念亮相之初,就被各國的汽車媒體稱之為最驚艷的一代A8L(D4)。事實也的確如此,圓潤不再是A8L的專屬,凌厲的外觀設計讓A8L看上去不再是油膩男和煤老板的專屬座駕。經過統計,奧迪A8L的用戶年齡層也的確下探到了30+。
奧迪A8L(D4)在用戶年齡層更加寬泛的同時,也不忘對其軸距進行加長,3122mm的超長軸距在保證內部充裕空間的同時,也讓線條的走向更加舒緩,這也許就是D級車的魅力所在。
修長的車身與運動緊密掛鉤,新A8L側面造型就很流暢,從視覺上感覺車身重心很低,而這些只是運動的一部分。短前懸的設計為了更加平衡的軸荷分布,目的自然是操控更加準確便捷。
不過奧迪A8L(D4)并不滿足于現狀,在上市2年后,奧迪A8L(D4)竟然迎來了中期改款!外觀設計更加新穎運動,全系標配矩陣式LED大燈,讓奧迪A8L(D4)明顯精致了很多,也更具科技感了。
相比前期版本,中期改款后的A8L(D4)在前臉設計上簡化了鍍鉻飾條,更細的鍍鉻裝飾條和亮銀色的水箱外側防護網,讓中網更具深邃和精致。
車尾設計上,中期改款后的奧迪A8L(D4),將兩組尾燈中間加入了貫穿式的鍍鉻亮條,使車尾的整體感更強。
我承認尾燈亮起后很銷魂,視覺效果很棒,A8L的尾燈燈組很復雜,所以會帶來惹眼的效果,這的確很棒!縱觀整個車尾和側身,我的感覺是這一代的A8L與A4L很像,家族基因的組合也好,側身設計的比例也好都是那么的相似,特別是輪廓上,你不覺得么?
不要小看這條簡單的鍍鉻飾條,不僅增加了車尾的視覺寬度,還能將燈組內部進行光源分區,上方為轉向燈和示寬燈,下方為剎車和倒車燈。除了這條鍍鉻裝飾外,中期改款的A8L(D4)還將燈腔內部的光源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尾燈在夜間的辨識度更高。
奧迪A8L(D4)的內飾依舊是非常熟悉的布局,真皮,實木,銀色面板的材質搭配,可以看出奧迪A8L在營造豪華,高級氛圍的同時,依舊沒有忘記凸顯自己的科技感。不過恕我直言,這樣的內飾設計,與外觀相比,還是顯得有些老氣了。
后排是奧迪A8L(D4)的重點, 傳說中的“老板位”在奧迪A8L上體現的非常淋漓盡致。電動調節副駕駛座椅移動,升起腿托,可以擁有非常舒展的乘坐位置。除此以外,后排獨立的多媒體娛樂系統,使老板可以自由控制音頻、視頻以及電視節目。小桌板,后排遮陽簾,車窗遮陽簾,小冰箱等等也都一應俱全。
奧迪A8L(D4)共推出了四款動力總成,分別是搭載2.5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的30FSI版本(中國專供)、搭載3.0T高/低功率版本機械增壓發動機的45TFSI和50TFSI車型、搭載4.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60TFSI車型,以及6.3L W12自然吸氣發動機的6.3 FSI W12版本。
第三代奧迪A8L的確足夠驚艷,前臉特點比價鮮明,力度感和張力都到位。這一代A8L的誕生讓我們知道,原來豪華車也能設計的這么科技、運動。與此同時,這一代A8L也讓人能感受到A8L確實在不斷的自我革新,為了更高的銷量也好,迫于同級的競爭對手的壓力也罷,在我看來,這就是奧迪與寶馬和奔馳品牌文化所不同的地方。
僅僅時隔6年,2018年1月奧迪發布了全新一代A8L車型,底盤代號D5。這是奧迪A8歷史上,相隔最短的一次換代。也有不少人猜測,這也許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末期改款吧……但當我親臨三亞去體驗過這款全新一代奧迪A8L后,它再一次震撼到了我。
全新一代奧迪A8L(D5)摒棄了上代車型的棱角設計,改為圓潤的設計風格。前臉被巨大的六邊形進氣格柵所占據,更多的橫向線條運用增強了車頭部分的橫向視覺效果,力量感和氣場加強的同時,在老款車型身上尚存的那一絲含蓄也不存在了。
側面貫穿車尾的腰線顯得更加鋒利,舒展的線條。第3代A8L車身上的隆起線條再一次得到回歸,車尾外擴的翼子板是設計師向經典車型的致敬。橫貫式3D鍍鉻飾條讓車看起來更寬、更矮,同時也詮釋了新一代奧迪對力量和性能的追求,而從車尾這個角度你也能看到奧迪車輛外形設計師對車身橫向線條的青睞。
車頂線條向后更加延伸,使得車尾多了一絲Coupe車型的味道,當然這樣的設計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肯定會對后備廂的儲物空間提升有所幫助。奧迪新一代A8的長寬高為5172mm×1945mm×1473mm,軸距是2998mm。加長版的A8L車型長度是5302mm,軸距增加到了3128mm。
更大尺寸的輪圈也是新一代A8L外形的一大突破,入門版車型標配19英寸輪圈,高配車型采用的是20英寸,而頂配車型還可以選裝21英寸的輪圈。另外,為了保證足夠強大線性的剎車性能,全新一代A8L(D5)全系配備了前六活塞后雙活塞的剎車系統。
新款外觀上的小幅度變化似乎已經成為德系車型一貫的作風,不過,當你進入全新奧迪A8L的車內時,內飾設計上巨大的變化絕對不會帶給你任何乏味感,那種新鮮的感覺猶如剛剛拿到全新換代的智能手機一樣令人充滿好奇。
儀表臺依舊采用了環抱式設計,座艙感很強,橫向線條的運用比老款車型要顯得更加精煉,也更加硬朗。實木內嵌以及金屬拉絲裝飾的內飾保證了車內的豪華氛圍。
虛擬座艙系統提供的畫質十分細膩,反應速度也無可挑剔,其內部提供顯示處理的Tegra芯片確實相當強大,這也體現了奧迪與芯片巨頭Nvdia多年深度合作的成果。雙屏幕的分辨率和亮度與目前主流的手機平板不相上下,而且界面上的按鍵很多都支持自定義位置變換功能。
飛機座艙樣式的換擋桿的首秀即出現在奧迪A8L中,皮革和金屬的搭配,像極了一件藝術品。專為48V輕度混動技術所打造的全新8速Tiptronic變速箱,仍然是奧迪與采埃孚深度合作的產物。
全新奧迪A8L也是全球首款配備加熱按摩腳凳的汽車,你可以通過操作右門側的按鈕或者后排中控屏來完成副駕駛座椅的收折。副駕駛座椅的頭枕和椅背的上半部分還可以進行收折和前傾,以保證最佳的后排老板位空間。
基于48V輕混技術所打造的3.0T V6渦輪直噴發動機,也是奧迪旗下眾多車型動力部分所搭載的主力。其最大功率為:250kW(340馬力)/5000-6400rpm,最大扭矩:500Nm/1370-4500rpm。而且,為了降低渦輪遲滯,渦輪被放置在了缸體的V型夾角內,雖然這樣做結構更加緊湊,但由于位置的原因,渦輪產生的高溫對車輛的散熱系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新A8L相較上一代車型在駕駛部分最突出的變化就是底盤響應性的提升,它的整個底盤依舊保有著德系車特有的沉穩,而更加靈活的車身動態表現也絕對不會讓你感覺到一絲笨重。
這與該車所搭載的主動轉向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除了電子助力轉向系統的優化,該系統還融合了“后輪隨動轉向技術”。車輛的每個后輪都配備了可單獨調整束角的電機,調整范圍為-5°至5°。在車輛低速時,后輪會與前輪成反方向調整以求更小的轉彎半徑,而高速時,后輪會與前輪同向調整,增強車尾的跟隨性,以提高車輛高速的穩定性,尤其是高速入彎的情況。
對于一臺軸距已經超過3米的大型豪華四門轎車來說,這項技術的應用縮短了車輛的虛擬軸距,讓車既擁有了高速時的穩定性,也讓這臺車在超車并線或者原地調頭時,讓人感覺更像是在駕駛一臺普通的奧迪A4L,而且得益于后輪主動轉向技術,它的實際轉彎半徑比奧迪A4L還要小。
動力輸出的調校風格明顯是為了營造舒適性,尤其是自動模式下的D擋,油門的響應相當慵懶,大部分時間都是處在一種不急不躁的狀態下,即便駕駛者猛然深踩一腳油門,它也不會像脫韁的野馬徑直而出,而是仍然要保證平穩地前提下,將擋位降到適當的程度。
對于很多人而言,最新一代的奧迪A8L(D5)在多處鍍鉻在外觀設計上的應用,增強了視覺的莊重感。雖然激光大燈、OLED尾燈等元素的存在,都是為了營造整體年輕化氣質,但畢竟奧迪A8L的第一目標人群還是主打精英與商務人群,因此,整體偏向簡潔、大氣的設計也是無可厚非。不過我認為,如果說上代A8L(D4)是最運動的一代A8,那么這代A8L(D5)則毫無疑問是最新潮也最富科技感的一代奧迪A8。
編輯點評:
正如上文中所說,我認為奧迪A8之所以能夠吸引我,正是因為它的每一代車型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從V8開始,到如今的全新一代奧迪A8L,奧迪想盡可能用當下的技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是跟風、妥協、毫無傳承感。但我認為,奧迪A8作為一個頂級座駕,能夠做到主動迎合消費者,而不是讓消費者去適應產品,已經足夠有誠意了。
精彩內容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