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導購 原創(chuàng)]
如果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終將見證燃油車的沒落,那在這個時刻到來之前我希望陪伴我的會是一臺本田。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本田的轎車總被賦予運動的標簽,而SUV產(chǎn)品系在國內(nèi)也有著“奠基人般”的原始聲望,但始終是以實用性著稱的。而今天本田將把運動和SUV結(jié)合在一起,推出標榜突破追求、向往自由,能馳騁于都市的新世代專屬車型—ZR-V致在。
從產(chǎn)品上來說ZR-V致在屬于運動型SUV,定位將介于繽智和皓影之間。對于時下的合資品牌而言,處境并不樂觀,屬于前有狼后有虎,而進一步細化并豐富產(chǎn)品系被視為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對于有足夠技術和資本積累的品牌而言,這種無差別攻擊的方式,將讓自己在面對市場變化中,成為無孔不入的強者。
就官方的說法,ZR-V致在此次采用了“華服”設計理念來凸顯用戶個性,而我看到ZR-V致在時的第一感覺是,在這“華服”之下其實蘊藏著豐富的力量感,這顯然來自于發(fā)動機蓋上幾條硬朗的筋線。前格柵也沒有一味做大,而是順應整個前臉弧線的收縮, 創(chuàng)造出了更強的俯沖感。也許這并不恰當,但確實讓我想起了一臺也許早就被遺忘的車型:CR-Z。
八邊形的上進氣口,搭配內(nèi)六邊形的格柵,試圖在細膩和粗曠之間找一個平衡感,而下唇位置的黑色配飾及下進氣格柵的菱形網(wǎng)格,則進一步加強了運動感,這些復合的元素被累加在一起卻毫無違和感。
一體式前大燈外形算是比較修長的,加上眼角處刻畫出了更深的眼線,在構造立體感的同時也讓眼神變得更加銳利。拍攝車遠近光都采用了LED燈源,同時搭配L形日間行車燈帶。但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低配版燈源可能會有所調(diào)整。
霧燈處的回形勾裝飾從下進氣格柵延展出來,將前臉的視覺效果進一步拉伸,提升了整體的氣勢。高配車型在此處采用了鋼琴烤漆裝飾也同樣能提升一定美感,同時這個位置也做了兩條氣道,將氣流引導至前輪外側(cè)位置,提升一定空氣動力學效果的同時也能為前輪進行一定的降溫。
從前風擋功能區(qū)可以看到,Honda SENSING駕駛輔助系統(tǒng)應該不會缺席,屆時應該會支持自適應巡航和車道保持等功能。另外在單目攝像頭另一側(cè)還準備了車載ETC裝置盒。
ZR-V致在選擇了雙五幅合金輪圈,并采用雙色設計,將提供17英寸和18英寸輪圈供選擇。拍攝車型的輪胎選擇了鄧祿普的SP SPORT MAXX 050,尺寸為225/55 R18 H98。
后擋風玻璃位置用更大的坡角,搭配一個小型尾翼為車尾增加了一定運動氣質(zhì),整體視覺上還是以圓潤為主,省去了繁瑣的線條,打下了簡約的基礎。
車尾下方雙邊共兩出排氣口設計還是比較容易吸引關注的,尤其是男性用戶。但是根據(jù)目前的信息來看,低配版可能會將這個排氣管裝飾取消,改為隱藏式,這樣的話下方的黑色塑料版就會比較影響觀感了。
尾燈采用了明顯的熏黑處理,紅色燈帶向兩側(cè)延展,呼應了前臉的一些設計元素,增加了視覺寬度的同時也強化了辨識度。
ZR-V致在的內(nèi)飾依然延續(xù)著“簡約”的設計風格,但還是能看得出一些美系車的元素,內(nèi)部軟質(zhì)包括覆蓋面積很大,同時大量的橙色縫線也增加了一定運動氣質(zhì)。
中控區(qū)域的布局明顯與型格保持一致,但是在設計元素上進行了一定調(diào)整,還是比較符合大眾化審美的。整體由貫穿式空調(diào)出風口分隔出上下兩個功能區(qū),邏輯清晰容易上手。但是就樣式和設計上來說,對于目前的國內(nèi)市場可能還是稍欠了一點新意。
三幅人體工學方向盤,粗細適中,握感還是不錯的。多功能按鍵左側(cè)區(qū)域主要負責多媒體系統(tǒng),右側(cè)主要負責駕駛輔助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同時搭配了換擋撥片,還是比較能體現(xiàn)自身運動型身份的。
10.2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目前雖然還沒有官方的準確信息,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在尺寸、UI設計、功能上與型格是維持一致的。左側(cè)表盤內(nèi)可以顯示并調(diào)整娛樂系統(tǒng)相關信息,對應方向盤左側(cè)多功能按鍵上的撥輪;右側(cè)表盤內(nèi)可以顯示大部分的行車電腦信息以及導航、駕駛輔助等數(shù)據(jù),對應右側(cè)多功能按鍵上的撥輪。
擋桿區(qū)域采用皮質(zhì)包裹,線條十分柔美,我愿稱為全車最吸引我注意力的地方,在扶手箱前方挖出了一塊儲物空間,同時為左右兩側(cè)各安置了一個充電插口,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駕駛相關的功能鍵被安置在了擋桿后方,有駕駛模式、自動啟停、陡坡緩降、電子手剎、自動駐車幾個功能。
目測為型格同款的9英寸懸浮中控屏幕,內(nèi)部功能性還是比較齊全的,同時集合了天貓精靈、語音控制、CarLife等實用功能。
在ZR-V致在的車上還看到了BOSE音響的標志,以目前型格的情況來說,帶有12個揚聲器的BOSE音響是屬于頂配專屬點的,不知道ZR-V致在上是否會有調(diào)整。
貫穿式空調(diào)出風口做出了自成一派的運動感,內(nèi)部采用六邊形網(wǎng)格裝飾,手動風向調(diào)節(jié)桿由型格上的圓柱形改為了傳統(tǒng)的梯形扁平薄片,操作上會更便利一些。
后排空調(diào)出風口功能上會稍微簡單一些,底部為了騰出足夠的腿部空間而省去了儲物格的位置,但是給到了兩個Type-c充電口。
拍攝車配備了兩段式全景天窗,前部可開啟,目前尚不能確認全景天窗的配備情況,但據(jù)悉會有低配無天窗的版本,同時高配車型還將擁有后排隱私玻璃配置。
本田的空間魔術歷來是很讓人放心的,在一臺全新的本田車型上我們只需要去尋找新的驚喜即可。雖然ZR-V致在在車內(nèi)布局上與型格十分相似,但依然做出了自己獨特的一面。
座椅樣式明顯也是型格同款,但是增加了更多的縫線裝飾,整體是比較寬厚的,填充物很厚實,臀部和背部承托感很強,同時肩部和腰側(cè)也給到了足夠的包裹感。
后排同樣對應前排設計風格,但人體工程學設計并不明顯,靠背傾斜角度比較適中,坐墊長度也足夠,能基本覆蓋住中等身材人群的大腿長度。
體驗者177cm,將駕駛座位調(diào)整至正常駕駛姿態(tài),此時頭部還有1拳2指的空間。雖然在外觀上看整車是有為運動化降低一定車身高指標的,但是對內(nèi)部空間的影響看起來也并不大。
同一位體驗者,在維持前排位置不變的前提下,移動到后排位置,此時頭部還有一拳的空間,腿部也還有2拳多的富裕,還是比較中規(guī)中矩的。
后排第五人位置,座位整體并沒有被抬高太多,同時后排地板也相對平整,雖然腿部曲度還是比較大的,但體驗感其實會比預想的更好一些。
1、駕駛座左側(cè)功能區(qū)儲物格;2、中控下方儲物格;3、前排杯架;4、手套箱;5、換擋桿后方儲物空間;6、扶手箱。
車內(nèi)的儲物空間還是比較充足的,甚至于駕駛位置左側(cè)控制區(qū)的閑置按鈕也被挖成了儲物格,同時各個儲物格空間也盡可能的做到了最大,并保持了足夠的平整性能容納更多的物品,但是分隔板比較少,可能實際用起來的時候會比較雜亂一些。
后備廂空間不算小,上方空間因車尾的流線型設計而受到一定限制,加上后排座椅靠背的傾斜,也會進一步加劇這個問題。但是內(nèi)部平整度很高,同時本田在格板上做了一定巧思,增加了實用性。如頂部遮物板正反兩面可用,一面負責美觀一面負責置物,底部隔板也做了兩段式設計,尾段可以單獨直立放置,對后備箱空間做前后分隔。
后備廂地板下分兩層第一層為工具套組,再下一層則為非全尺寸備胎,選用了KENDA建大品牌,尺寸為T135/90 D17。
由于ZR-V致在的發(fā)動機艙目前還處于保密階段,所以我們只能從“24OTURBO”尾標初步判斷,內(nèi)部應該會有一臺1.5T高功率版的“地球夢”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34kW(182馬力)/6000rpm,最大扭矩240Nm/1700-4500rpm。
不如意外的話,ZR-V致在應該還是會配備CVT變速箱,但是否會和型格一樣再給出一臺6速手動版本,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底盤部分前懸掛選用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掛,后懸掛選用了多連桿式獨立懸掛,比較符合國人胃口。另外前后輪距略有不同,前輪距:1591mm,后輪距:1604mm,至于在動態(tài)上能起到多大的幫助,就只能等到我們能實際開上路了之后再聊了。
編輯點評:ZR-V致在在外觀上是有很強的個性化特質(zhì)的,能從前臉的運動和沖擊感經(jīng)過車身一路過度到車尾的優(yōu)雅柔美中去,這身“華服”可以說是混搭的很有氣質(zhì)。內(nèi)飾部分雖然絕大多數(shù)維持與身為轎車的型格相同,但那些針對ZR-V致在給到的專屬設計也有讓人眼前一亮,另一方面也預示著這臺SUV的座艙體驗會有轎車的質(zhì)感。那么這臺運動型的SUV將怎么給我們屬于本田的運動感?還請期待愛卡汽車后續(xù)對ZR-V致在的報道。
精彩內(nèi)容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