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B級轎車市場風云變幻,但大眾邁騰與帕薩特始終穩坐標桿之位。對于有意購置B級車的消費者,這兩款車無疑是必看的重點。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場真刀真槍的正面較量,深入剖析一下兩款新車。

究竟是全新一代邁騰的原汁原味更勝一籌,還是帕薩特Pro的本土化改良更貼近中國需求?本篇文章將為您揭曉答案!

外觀設計上,全新一代邁騰采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由大眾外飾設計總監馬可·帕沃內親自操刀。該設計秉承“Timeless”超越時間的創作理念,巧妙地將前格柵與大燈融為一體,形成貫穿式燈帶,同時下方前包圍的設計線條更加立體,既保留了邁騰一貫的硬朗穩重,又增添了更多的年輕、運動元素。

作為對比,帕薩特Pro采用雙前臉設計:先鋒版借鑒歐版造型,大燈與格柵簡約融合,增大格柵面積,橫向視覺效果顯著;星空版則運用銀河星空設計理念,熏黑點狀元素參數化排布,動感活力十足。這種本土化的改變在迎合年輕消費喜好的同時也引發了些許爭議,一是有人認為與帕薩特傳統定位不符,二是有網友戲稱其為“大號凌度”。

車身側面,邁騰的上腰線起于前車燈的“眼角”傾斜向上,貫穿前后門把手,延伸到尾燈“眼角”。“明朗連貫”的上腰線,在前后肩線的點綴下,為車輛整體勾勒出一種俯沖的姿態,更顯動感。

相比之下,帕薩特Pro的腰線同樣起止于前后車燈,并延伸至車尾部分。在平面視覺上,帕薩特Pro的整體腰線更平直,缺少了一絲動感。盡管其5006*1850*1489mm的長寬高,看起來比全新一代邁騰4990*1854*1487mm的車身尺寸上略有優勢,但其車內空間表現和后備箱容積卻并不突出。

除了整體感官有所區別之外,兩款車在細節配置上也有所不同。全新一代邁騰頂配車型匹配的是固特異輪胎,擁有四門無鑰匙進入功能,整體性能和細節配置上更有誠意。

帕薩特Pro頂配車型搭載的是韓太輪胎,無鑰匙進入功能僅存在于前排,在整體運動性能和后排乘客便利度的細節思考上有所欠缺。

車輛尾部,全新一代邁騰的整體設計與前臉保持一致,貫穿式后尾燈“貫穿”大眾車標,整體更顯運動。

帕薩特Pro后車標懸浮于后尾燈之上,商務氣息更濃。從我個人的審美角度來看,帕薩特Pro的尾部設計略顯中庸,少了一絲朝氣。

進入到車內,兩款車的內飾設計幾乎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整體風格相差不大。更多區別主要體現在細節上。全新一代邁騰的獨特之處在于注塑加鐳射透光工藝車門內飾板,座椅的菱形絎縫縫線工藝以及前排座椅腿托。

帕薩特Pro與全新一代邁騰的區別主要在于細節。雖說在內飾用料、座椅縫線工藝、方向盤材質上略遜于全新一代邁騰,卻實現了方向盤加熱標配,多出了膝部氣囊等肉眼很難發現的個別細節配置。

除了一眼就能發現的大件差別之外,兩輛車在一些內飾細節處理上也有所不同。在中控臺儲物空間部分,全新一代邁騰的可翻轉杯架可以單獨控制打開關閉,打開時作為杯托,關閉時變為儲物盒,在空間利用上比傳統杯架更具優勢。

帕薩特Pro的細節處理則比較直接,與市面上大多數車型一致。電子手剎后部的裝飾板體現了一些上汽大眾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小小的空間損失。

在軸距保持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全新一代邁騰與帕薩特Pro展現出了近乎一致的后排空間寬敞度,兩者均具備后排座椅靠背角度的可調節功能,為用戶提供了靈活舒適的乘坐體驗。細微差別在于,全新一代邁騰的后排座椅采用了更顯高檔質感的菱形縫線工藝和鋼琴烤漆工藝中央扶手,在細節設計上提升了整體的奢華氛圍。

帕薩特Pro則多出了后排手動遮陽簾和座椅頭部音響,營造私密乘坐環境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個性化功能體驗,增添了一份后排享受樂趣。
總結:
經過外觀內飾的細節對比不難看出,全新一代邁騰與帕薩特Pro作為大眾旗下的經典雙璧,定位相近,實力相當,在中型轎車領域,兩者均以出眾設計和卓越性能引領潮流。若您追求細節完美與豪華享受,邁騰無疑是值得期待的選項。
時隔多年,智己也加入了“增程教派”,在8月發布了“恒星”增程系統。而這次發布會帶來的LS9,更是宣稱要重構全尺寸SUV規則。
11月5日,奔馳全新純電CLA正式上市,共推出300 L超長續航、300 L超長續航領智和300 L超長續航冠軍限量3款車型。
進軍增程,一次能跑1240km!埃安i60開始預售!新車定位緊湊型SUV,動力系統分為純電和增程兩種。值得注意的是,增程版本將是埃安出品的首款增程車。
第五代瑞虎8開始預售了,你們問了,這車也叫瑞虎8,跟瑞虎8 Pro、瑞虎8PLUS、瑞虎8L有啥區別?其實您理解為是全新瑞虎8就可以了,垂直換代。畢竟瑞虎8是家族銷量擔當,名字叫響了,再改個名,怕你們弄混咯,全新瑞虎8簡稱“新8”。
10月29日,2025日本移動出行展上,比亞迪全球首發專為日本市場打造的純電動K-Car車型BYD RACCO,同步推出首款插混車型海獅06 DM-i。這場亮相背后,是比亞迪深耕日本市場二十年的積累,而今年前9個月其在日銷量的突破更顯這份堅持的價值——乘用車7123輛、商用車500輛的成績,已實現對現代起亞在日銷量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