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導購 原創]
在如今的汽車市場,懸掛形式不下十幾種,其中不乏一些鄙視鏈的存在。雙叉臂看不起多連桿,電磁減震看不起空氣減震。而在這其中處于底層位置的,常年是我們口中的“板簧”。可它真的有那么差么?你一定不知道,美國跑車用它,汽車鼻祖用它、如今的瑞典豪華品牌依舊還在用它。今天,我們就來幫它“昭雪”。
“板簧”是大家對于鋼板彈簧結構的統稱,在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傳統認知當中,這種彈簧多出現在大型貨車或者小型封閉式貨車上,一晃三搖,空載時顛的飛起。
在大家的傳統認知當中,鋼板彈簧都是長成這個樣子的,多片組合在一起,片數越多,承重能力越強,一些載重超過50噸的車型在彈簧片的使用上甚至會超過20片。而在空載時通過減速帶,車輛尾部簡直都要飛起來。
但你一定不知道,所謂的板簧也曾是奔馳上的配置,而且一度引領例如福特等早期汽車廠商跟風使用。而且最先在汽車中得到應用的懸掛系統就是板式彈簧,什么麥弗遜、雙叉臂都是弟弟。
在18世紀的時候,英國人Obadiah Elliot發明了板式彈簧,并把它用在了馬車上。1886年,世界上第一款量產車奔馳Patent-Motorwagen就使用了板式彈簧。它的前輪像自行車一樣,沒有彈簧,后輪采用梁式車軸,通過板式彈簧和車身連接在一起。
1931年,奔馳推出了第一款前后都是獨立懸掛的車——Mercedes-Benz W15。其中前懸掛就單獨使用了一對橫置板式彈簧。
其實在1920年,扭桿結構已經出現,而且在1922年的藍旗亞 Lambda車型上,已經開始使用螺旋彈簧,但是板式彈簧并沒有淡出人們的視野,奔馳還是依舊采用板式彈簧。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懸掛結構陸續推出,彈簧的樣式也變得更加多樣,螺旋彈簧可以細分為漸進式彈簧和直卷彈簧、各類避震器的出現也仿佛在各個方面證明著板式彈簧已經跟不上時代。不過你要是以為板式彈簧就此退出乘用車市場那就大錯特錯了,這里面美國的國寶級跑車科爾維特第一個不答應。
作為美國的國寶級跑車,從1953開始制造第一代科爾維特,到現在2021年已經設計并制造了8代,并用C1-C8 這樣的編號來分辨。第一代C1 “ Birth Of A Legend”的誕生在二戰結束后的1953年,起初完全是因為美國人嘗到了英倫跑車的樂趣,那時的他們只想帥帥氣氣,沒想走性能路線。
作為板式彈簧的絕對擁躉,科爾維特從C2開始就使用板式彈簧,并且一直延續到C7之上。即便到C7的時候已經使用了電磁減震,但是彈簧部分還是不能舍棄板式彈簧。
或許大家會好奇,為什么一臺美式跑車會使用板式彈簧如此古老且廉價的彈簧形式。但實際上,科爾維特的板式彈簧并不同于貨車,無論是布置形式還是科技含量,都不在一個量級上。
蘭博基尼剛剛在上海發布了Revuelto Ad Personam二十周年紀念版車型,借此紀念品牌進入中國內地市場20年。蘭博基尼汽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執行總經理Konstantin Sychev承諾:“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深耕中國市場、持續擁抱新技術,讓超級跑車更易駕馭、駕駛樂趣更勝以往,并實現更低排放,為客戶帶來超越期待的獨特體驗。”
640匹!雙渦輪V8!鈦合金排氣!零百加速3.3秒的法拉利新車來了!十月十六日,又勒芒新王葉一飛領銜的法拉利新車,amalfi在北京亮相,二百五十九點八五萬起售的amalfi,帶著法拉利全新的技術系統來了,在動態性能上有兩項重大提升,剎車引入ABS EVO,和重新調教的轉向系統,運動能力進一步提升,而EPS抓地力預估系統,則讓amalfi的抓地力預估幅度比296TGB還更快一些,而今天的發布儀式也是大中華區總裁楊躍思博士的首場活動。
就在剛剛啊,路過福特4S店,看見智趣烈馬一全新車色,看著和之前發布的顏色還不太一樣啊。我說那離近瞅瞅吧,你別說啊 不看不知道 ,一看嚇一跳,這白外觀不稀奇啊,這橙色內飾,這不跟我手里這iPhone17 pro max愛馬仕橙一模一樣嗎。
2025年10月16日,北京現代旗下首款基于E-GMP全球純電平臺打造的車型——EO羿歐正式量產下線,并同步啟動預售。
法拉利官方宣布:旗下首款純電動跑車Elettrica將于明年春天發布!其采用短前后懸設計,軸距達到2,960毫米,比標軸版的保時捷Panamera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