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國內汽車消費市場興起一股大就是美的潮流,車一定要更大,什么都要加長才好,殊不知經常在一個人開車的情況下(筆者經常看到那些加長過的奔馳E級或者寶馬5系只有前排坐人),就算是擁有廣大如豐田Alphard的空間又有什么用處?在動力裝置、制動裝置等設備相同的情況下,車大了,操控遲鈍了,主動安全性下降了,速度慢了,唯一提高的大概就只有油耗、碳排放和體重。筆者不是要在這里借機諷刺肥胖人群,但閣下真愿意娶一位胖到只愿意做沙發土豆的太太嗎?但好像很多消費者很愿意花上不少的銀子,“娶”上一輛沙發土豆型的車回家。

早先幾年,以Dior Homme當時的主理人Hedi Slimane為始作俑者,再加上號稱安特衛普六君子的幾位比利時設計師等人,給時裝界帶來了以窄身剪裁為美的潮流,而今天,是不是我們就該給汽車窄身一下?汽車消費應該以汽車文化為先行,除了真的可以稱作地廣人稀的北美、澳洲市場,又有幾個成熟的汽車市場大車橫行呢?在德國、日本、意大利這樣國家的街頭,體型巨大的車子更是絕對的少數族裔,歷代保時捷911的能見度恐怕都比那些大型SUV大不少(當然,意大利人好像不像德日消費者那么喜歡911)——或許邪惡的軸心國們現在不用坦克侵略別人了,改用大型車了。
結束東拉西扯的前言,聊回我們今天的正題,奧迪A1。似乎多年以來,奧迪龐大的產品線當中,關于城市用小車/輕緊湊級車(City Car/Subcompact Car)這一級別就一直是個可悲的空白。今天奧迪A1的出現,可以說是奧迪對于改善產品線完整度的一種努力。
●追根溯源
而回溯歷史的話,曾于1999年到2005年間發售的那臺并不多成功的奧迪A2算得上近年來奧迪產品線中唯一的可以劃做城市用小車/輕緊湊級車(City Car/Subcompact Car)級別的車型。刨去那個有高水準的ASF全鋁車架,但車身構型上和本田飛度頗為相似,實際市場表現實在是不怎么樣的奧迪A2。如果回溯的更久遠一點,我們可以在1970年代的奧迪車當中找到一臺奧迪50,而實際上早年間的奧迪,準確的說是被奧迪收歸旗下的NSU還是相當有小型車方面的造詣的。但NSU Prinz的年代實在有點過分久遠,我們還是繼續談奧迪50。
就像今天的奧迪A1一樣,當年的奧迪50也是采用的同時代的大眾POLO的平臺,只不過和當時的第一代POLO相比,奧迪50的同質化表現的相當嚴重,基本上除了Logo不同就沒太多不同地方。可能也這是那部車型并不特別受歡迎的一大原因。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車長3.5米多的只有奧迪50體型相當小只,但除了三門式掀背布局,就沒有任何跟年輕化扯得上關系的部分。不論是整體設計還是實際的駕控表現,奧迪50都很平庸無趣。那么今天同樣使用POLO的平臺制造的奧迪A1會否重蹈當年覆轍呢?
作為和大眾POLO產自同一PQ25平臺的車型,奧迪A1不像POLO那樣簡直就是小一號的高爾夫,家族特征重到沒了一丁點車型特質。甚至相比同品牌的大哥們,奧迪A4//A5/A6/A7/A8,A1這個家族中最小的家伙也是顯得個性十足,識別度方面相當高——至少不會讓一個不懂車的朋友或者家里長輩在不看車尾標的情況下搞錯她到底是誰。
整體上A1可以說沒有新世代的奧迪各系列過分雷同的問題,除了標志性的家族臉譜,車頭的大嘴之外,分開來看A1外觀各部分的線條,還是相當有新一世代的奧迪車型的特征的。與之前奧迪過于強調圓潤化的設計語言不同(之前的奧迪簡直看著都像各種大號甲殼蟲,有木有?!),新一世代的奧迪們線條明顯更為硬朗,腰線筆直,腰線之上部分倒是延續之前的設計風格,較為圓潤,而大燈則無一例外的看起來不怒自威——或者用那個已經被用濫了的字形容:犀利。
相比同平臺打造的大眾POLO或者斯柯達晶銳、西亞特Ibiza,全系均和當年的奧迪50一樣為三門掀背式設計的奧迪A1車身長度要更短小,全長不到4m(實際為3.954m),可能因為是三門構型的原因,A1看起來并不太家用化,倒是有點小一號的奧迪TT的意味,整體的線條輪廓更是與早年間的一代TT頗有些相似之處(操控方面亦是如此,之后的篇幅當中,我們會談到)。
11月21日廣州車展現場,上汽奧迪E5 Sportback欽定性能quattro型正式上市,這款融入品牌代言人鄭欽文冠軍精神的特別版車型,限時售價27.99萬元。
上汽大眾這款旗艦產品即將在2026年推出,屆時,新車還將把ID. ERA概念車上的眾多前瞻科技變為現實。這款“德系滿級旗艦SUV”集五大旗艦級亮點于一身:斷代領先的德系增程動力,成就旗艦性能;卓越的智能座艙體驗,詮釋旗艦私享;前沿的駕駛輔助系統,賦予旗艦從容。越級的車身尺寸與氣場,奠定旗艦風范;可靠的德系工藝品質,鑄就旗艦安全。
尺寸升級是純電卡宴的最大亮點之一。新車軸距達到3023毫米,相比燃油版增加的近13厘米全部轉化為后排腿部空間,配合電動可調后座系統,徹底改變了運動型SUV后排局促的痛點。車身長寬高為4985/1980/1674毫米,儲物能力同樣亮眼,781-1588升后備箱容積搭配90升前行李箱,再加上3.5噸牽引能力,兼顧日常通勤與長途出行需求。
紅旗挺受關注的HS6 PHEV終于公布價格了,預售剛開始的優惠價是17.88萬起,一共出了145智混版、240智混版和220四驅智混版3個配置。按照行業慣例,新車上市指導價通常比預售價更低,紅旗HS6 PHEV也有望延續這樣的定價策略。
純電N7火了之后,東風日產趁熱打鐵,出了小一號而且是插混動力的N6。雖然廠家將其宣傳為“插混版N7”,但實際上這兩款車差別還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