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新能源 原創]
將時間倒推10個月,擺在大眾展廳“C位”的往往是燃油車型,一汽-大眾有邁騰、CC和探岳撐場面,上汽大眾則有帕薩特、途觀L和途昂招待客戶。今天,走進大眾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很可能是某款ID.車型。不到一年的功夫,ID.系列在國內全面鋪開,每幾個月就有一款新車與消費者見面。只可惜ID.3姍姍來遲,拖到最近才與國人見面。今年8月,國產ID.3亮相成都車展——終于可以給ID.系列拍張全家福了!
成都車展期間,ID.3無疑是大眾品牌最熱的產品。即便工作繁忙,編輯部同事們還是擠出時間前往大眾展臺,一睹ID.3真容。趕在上市前,愛卡汽車再次近距離體驗了國產ID.3。不同的是,此次我們將重點剖析ID.3的產品亮點和技術細節。至于靜態表現,各位網友可參考我同事的實拍文章。
此前,ID.4和ID.6均采用雙車戰略,南北版本加以后綴“X”或“CROZZ”。而在ID.3這里,大眾的產品策略發生了變化。國產ID.3僅在上汽大眾投產,一汽-大眾沒有姊妹車型。原因很簡單:一汽-大眾已經有了高爾夫,暫時不需要第二款緊湊型兩廂車。
大眾 大眾ID.3(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對于ID.3這樣一款全球車,人們最關注的是國產版本能否保持原汁原味。在“鍵盤俠”眼中,國產ID.3很可能被扣上血統不正的帽子,這是因為其車身尺寸不同于海外版本。具體來看,上汽大眾ID.3的長/寬/高分別為4261/1778/1568mm,軸距為2765mm。比起歐規車型,國產ID.3車身寬度減小了31mm,車身高度增加了16mm。
國產后車身縮水?請別多想。國產ID.3與海外版車身相同,沒有因為國產而變窄。車身參數之所以存在差異,主要是因為國內外測定標準不同。事實上,類似情況并不罕見。同為寶馬5系標軸版,中規(進口)車型的車身高度為1489mm,歐規車型的車身高度為1479mm。
俗話說,大輪圈就像大長腿,對整車氣場的幫助立竿見影。參考工信部申報信息,國產ID.3有望提供18英寸和20英寸兩種尺寸的輪圈。目前曝光的PRO和1ST版本均采用20英寸輪圈,輪胎規格為215/45 R20。輪胎花紋選用韓泰Ventus S1 evo3 EV,這是一款專為電動車打造的街道運動胎。
國產ID.3采用雙色輪圈,提供銀/黑、金/黑兩種配色方案。輪圈配色與車身顏色、內飾顏色聯動,并非獨立選裝項目。極光綠、賽博黃和超導紅三種外觀僅匹配銀/黑輪圈,裝車效果可參考下圖。若外觀選擇晶質白或離子灰,內飾選擇皎月金星,輪圈就會同步“沾上”金色。
大眾ID.3的尾燈造型相對傳統,與第八代高爾夫有些相似。現階段,ID.3是國產ID.家族中,唯一未配備貫穿式尾燈的車型。幸好,大眾車標依然集成了尾門開關和泊車攝像頭,將設計與功能融為一體。
大燈功能則要慷慨許多。PRO和1ST版本均采用IQ.Light大燈,可實現自動大燈、自適應遠近光和隨動轉向。此外,上述車型提供IQ.Drive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提供全速域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保持等功能,輔助能力達到了SAE L2級別。
細節部分,ID.3無意間暴露出成本控制的痕跡,車門把手便是個例子。在ID.4和ID.6上,門把手設有電子和機械兩種開關,體現科技感之余,將操作方式的選擇權留給了用戶。ID.3則采用機械式門把手,并且只有兩扇前門支持無鑰匙進入。當然,這不是國產ID.3的減配舉措,全球版本皆如此。
座椅舒適性非常出色,沒有因為定位下探而降低乘坐體驗。前排座椅寬大,填充物柔軟而厚實,側翼包裹性適中。坐上去之后,身體有一定的下陷感,坐墊承托充分,靠背貼合度也令人滿意。兩張前排座椅分別配備了獨立中央扶手,扶手角度支持無級調節。無論您身材如何,總能找到合適的扶手位置。A柱采用分體式設計,盲區明顯減小,狹窄路段駕駛預計比ID.4和ID.6輕松許多。
稍顯遺憾的是,主駕座椅采用6向電動調節,坐墊仰角無法調整,電動腰托也只有2向可調。副駕座椅則為6向手動調節,不提供腰部支撐功能。印象中,大眾品牌一貫重視座椅調節項,ID.3卻出現了退步。這從側面反映出,國產ID.3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
人機模型方面,ID.3的表現幾乎無可挑剔,前/后排坐姿都很理想。前排坐姿與高爾夫相似,方向盤調節幅度很大,能夠輕松適應不同身材的駕駛者。后排更是驚喜滿滿,腿部空間與ID.4相仿,坐墊承托性出色,地板中間則做到了全平。換作某些新勢力電動轎車,后排只有“坐板凳”的份兒,大腿得不到有效支撐,屁股容易酸疼。
如果你很注重內飾質感,那么ID.3可能不是最佳選擇。與ID.4 X相比,內飾用料有明顯縮水,中控臺和門板的黑色部分為硬塑料,藍綠色區域為軟搪塑,灰色區域為皮革材料。內飾零件數量受到嚴格控制,中控臺上沒有飾板,出風口周圍顯得空落落的。好在儲物空間非常實用,中央地臺能容納大部分隨身物品,門板儲物格則可以留起來“憋大招”。
紅旗挺受關注的HS6 PHEV終于公布價格了,預售剛開始的優惠價是17.88萬起,一共出了145智混版、240智混版和220四驅智混版3個配置。按照行業慣例,新車上市指導價通常比預售價更低,紅旗HS6 PHEV也有望延續這樣的定價策略。
純電N7火了之后,東風日產趁熱打鐵,出了小一號而且是插混動力的N6。雖然廠家將其宣傳為“插混版N7”,但實際上這兩款車差別還挺大的。
工信部又發新車了!!!誒?這臺大眾怎么是金色標。難道也是ultra版?其實這是大眾在國內更專注純電市場,為了更貼合中國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而打造的純電品牌“與眾”。
還記得以前零跑的綽號叫“半價理想”嗎?說實話作為F1車迷的我對純家用的suv實在是不太提得起興趣,之前也就沒太關注零跑。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零跑這次帶來的車,它叫lafa!預售價10.58萬元起,11月28日正式上市。
時隔多年,智己也加入了“增程教派”,在8月發布了“恒星”增程系統。而這次發布會帶來的LS9,更是宣稱要重構全尺寸SUV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