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原創(chuàng) 資訊]
因為主要是相關車型的銷售渠道以及定價方面的原因,我國內地和臺灣地區(qū)的車迷,近些年最熟悉的日系高性能車型恐怕非斯巴魯翼豹莫屬,在臺灣地區(qū),因為其Impreza的英文名,這款車型更是被冠以硬皮鯊的綽號。或許是比較小眾的緣故吧,斯巴魯這個其實脫胎于前身是專門制造軍用戰(zhàn)機的中島飛行機的富士重工的汽車品牌,反而很大程度上沒被人用歷史問題糾纏。

相比另一個常常拿來與之比較的車型,三菱的Lancer EVO,斯巴魯?shù)囊肀母鱾€性能版本除了在國內因為擁有渠道和價格方面的優(yōu)勢顯得更為親民,并且擁有更大的保有量之外,更是在海外市場擁有比EVO多得多特殊的原廠限量版本,比如近些年的S201、S202、S203、S204、TYPE-RA、TYPE-RA-R等等。
但如果說到在斯巴魯車迷眼中最有價值的版本,當然一定是早年間的GC時代的,擁有雙門布局的原廠2.2L排量的EJ22G發(fā)動機的翼豹STi 22B。在日系高性能車近乎已經全數(shù)凋落,已經被豐田收購的斯巴魯旗下各個車型也變得不再像高性能街車,而越來越圓滑如普通家用車的現(xiàn)在(尤其是外形!),22B這樣特殊的車型恐怕再不可能復生。
翼豹的前半生——GC時代(1)

【早年間征戰(zhàn)WRC賽場的力獅表現(xiàn)并不盡如人意】
在說到今天我們的主角之前,恐怕不能不提一下早期的翼豹了。時至今日,翼豹WRX STi車系已經有了10代的沿革(當然,有一些朋友把三廂版10代車型叫做11代),車系延續(xù)長達近20年,但從車架來看,實際上則可以分成GC/GF(1-6代STi,GF為旅行版車型)、GD/GG(7-9代STi,GG為旅行版車型,原廠最高階型號無STi版)、GR/GV(10代STi,GR為兩廂版車型,GV為三廂版車型)三個大的門類。從時間沿革來看,從首款WRX車型推出的1992年(注意,不是STi,那時候還沒STi型),到2000年GD/GG車型發(fā)售,這期間的八年,算得上翼豹們的前半生。

【某種程度上是初代翼豹STi的基礎的力獅RS TYPE-RA】
翼豹車型最早誕生于1992年,用于填補力獅晉級中級車市場,和豐田凱美瑞或者本田雅閣一類的車型競爭之后留下的緊湊級市場的空缺。而當時由于車體尺寸和重量方面的原因,力獅在WRC賽場上的表現(xiàn)一直不盡如人意,完全不能比擬當時如日中天的福特和Lancia等品牌的廠隊的賽車,可以說翼豹從誕生起就有參與WRC的意圖。
●第一代:GC8A/B
從機械布局方面來看,最初的翼豹就是當時的力獅的縮小型,外觀上也可以說是第一代力獅圓潤化的結果。在1992年10月競爭對手三菱推出Lancer EVO I之后,斯巴魯作為應對,在一個月后推出了首代的翼豹WRX車型,動力系統(tǒng)為從力獅高性能版RS車型上直接拿來的EJ20G/A發(fā)動機,最大馬力240ps,搭配5速手動變速箱和四輪驅動系統(tǒng)。之后的1993年10月,斯巴魯推出4速自動變速箱版本的WRX,動力輸出不變(一說最大馬力下降為和力獅RS相同的220ps),但發(fā)動機更新為EJ20G/B。
1994年1月,在三菱投產Lancer EVO II的幾乎相同時刻,首代STi車型問世,發(fā)動機延續(xù)WRX自動變速箱型的EJ20G/B,但在經過內部強化并加大中冷器,換用三菱TD05H(早期STi原狀并不使用IHI的渦輪)之后,動力提升至250ps。但不像EVO們當時已經在民間頗為可見,首代的STi車型按訂單方式生產,大多數(shù)都被各個賽車隊用于拉力賽事。
而在1994年10月,STi部門更是推出了加強版的翼豹WRX Type-RA STi(R的意思是Racing,A則是指符合FIA Group A賽例規(guī)格,同時需要注意的是,GC時代的TYPE-RA寫在“WRX”和“STi”之間,而非像GD時代一樣,作為后綴名),用上改良過的EJ20G/C發(fā)動機,渦輪仍然為三菱的TD05H,動力提升到275ps最大馬力。不過這款TYPE-RA雖然在當時斯巴魯?shù)漠a品目錄里可見,依舊是訂單方式生產,并且還是限量版本,在當時的日本,能見度甚至比法拉利還要低上不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1994年10月推出的TYPE-RA型依舊屬于車架編號GC8A/B的第一代STi,
翼豹的前半生——GC時代(2)
●第二代:GC8C
車架代號GC8C的第二代STi車型發(fā)布于1995年8月22日,機械上幾乎完全延續(xù)前代的TYPE-RA車型,發(fā)動機同為275ps最大馬力的EJ20G/C型。而在外觀上則與上代稍有不同。這代車型中也有不少的變種,比如輕量化版的TYPE-RA型,限量版的555紀念版(限量555臺),紀念斯巴魯車隊獲得1995年度WRC車隊總冠軍的WRX TYPE-RA STi V-Limited版(限量1000臺)。

【第二代翼豹WRX STi 555限量版(圖中這輛換過輪轂,原裝并非如此)】
這代車型也是最后使用EJ20G/C發(fā)動機的斯巴魯,她的停產亦標志著使用三菱渦輪的此款引擎的停產,此后,斯巴魯渦輪引擎進入使用IHI渦輪的時代。也正是從第二代車型開始,開始引入了粉紅色的STi字樣和金色的原裝輪轂作為STi版車輛的特殊標志。
●第三代:GC8D
第三代STi和其輕量化版TYPE-RA型則同時發(fā)布于1996年9月9日。這代車型啟用了新的EJ20K/D發(fā)動機作為新的動力裝置,和前代產品的發(fā)動機最大的不同莫過于換用了IHI的RHF5 VF23E渦輪(此后翼豹們的渦輪一直選用RHF5系列的產品),壓縮比從8.5:1降低至8.0:1增壓值亦提升至0.8bar,最大馬力達到當時日本車廠的自律協(xié)議的最高限制280ps。隨后的1997年1月,STi發(fā)布了比TYPE-RA版更輕的Coupe構型的翼豹WRX TYPE-R STi和紀念1996年度WRC總冠軍的WRX STi V-Limited。
【第三代翼豹WRX TYPE-RA STi】
紅旗挺受關注的HS6 PHEV終于公布價格了,預售剛開始的優(yōu)惠價是17.88萬起,一共出了145智混版、240智混版和220四驅智混版3個配置。按照行業(yè)慣例,新車上市指導價通常比預售價更低,紅旗HS6 PHEV也有望延續(xù)這樣的定價策略。
純電N7火了之后,東風日產趁熱打鐵,出了小一號而且是插混動力的N6。雖然廠家將其宣傳為“插混版N7”,但實際上這兩款車差別還挺大的。
工信部又發(fā)新車了!!!誒?這臺大眾怎么是金色標。難道也是ultra版?其實這是大眾在國內更專注純電市場,為了更貼合中國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而打造的純電品牌“與眾”。
還記得以前零跑的綽號叫“半價理想”嗎?說實話作為F1車迷的我對純家用的suv實在是不太提得起興趣,之前也就沒太關注零跑。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因為零跑這次帶來的車,它叫l(wèi)afa!預售價10.58萬元起,11月28日正式上市。
時隔多年,智己也加入了“增程教派”,在8月發(fā)布了“恒星”增程系統(tǒng)。而這次發(fā)布會帶來的LS9,更是宣稱要重構全尺寸SUV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