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星宿——斯巴魯第四代翼豹(1)
斯巴魯怎么了?為什么在最大控股方從富士重工變成了豐田自動車之后(富士重工將其原先持有的很大一部分斯巴魯的股份出售給豐田自動車的一定原因是近幾年富士重工在很多項目上出現了經營失策以及虧損,需要更多現金,具體這個話題就不展開了,不然咱們就跑題太遠了),明明因此得到了豐田自動車的更豐富的各類技術和研發資源,應該可以變得更好,斯巴魯卻變成了TO-BARU(這是似乎最早出自日本車迷的一句戲虐之言,TOYOTA+SUBARU=TO-BARU),現在的很多車迷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是的,雖然迄今為止,斯巴魯和豐田的這種聯姻也誕生了斯巴魯BRZ和豐田86這兩款極為優秀的姊妹車(順便說一句,至少在日本市場,這倆幾乎相同的車型,豐田86要受歡迎好幾倍,訂單量大得多,而負責生產這兩款車型的斯巴魯群馬工廠現在則苦于產能不足的局面,不論您想買任何一款,都是要等2個月以上的時間的,這也意味著這款車型今年內引入我國市場基本沒戲),但是更多的斯巴魯車型變成了某種程度上毫無特色的產品,甚至外觀上都豐田化了——當然,更不客氣的說法是,簡直像韓國車了,而且不是現在的外形漂亮的韓國車,是以前的韓國車——斯巴魯傳統的一個外觀特征,無框式車門設計也被這幾年的斯巴魯產品所放棄。而這些斯巴魯,或者說TO-BARU,在操控的主觀感覺上也讓人覺得更平淡,傳統的機械感被削弱。身為斯巴魯驕傲的各類STi車型也幾乎消失無蹤,這還是斯巴魯嗎?
我們這里要說到的,將要跟隨剛剛在國內上市的斯巴魯XV的腳步來到大家面前的第四代的翼豹(沒,筆者這里沒寫錯,這就是第四代,而不是第十一代,普通翼豹不像翼豹WRX STi那樣衍生出了那么多代車型,而在這代車型上如果衍生出STi車型,那才是第十一代)正是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產品。確實外觀上看起來這車和傳統上斯巴魯給人的印象不是很相似,但至少她還有斯巴魯在除了K-CAR級別車型和一些商用車款上之外所有車款上一向堅持的水平對置發動機和4WD系統,而且因為豐田的介入,斯巴魯現在有機會擁有了比以前更靠譜的自動變速箱或者無級變速箱(來自世界上最大的自動變速箱生產商之一的Aisin,Aisin的很大部分股份被豐田自動車持有)。
聽起來不那么糟,不是嗎?實情也是如此,也許我們總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用一輛STi甚至一輛賽車的標準去要求一臺普通斯巴魯,那多少是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沒錯,斯巴魯在過去的九十年代的拉力賽場上留下的藍色身影影響了我們整整一代人,但如果我們把時間回溯的更久遠一些,就會發現,斯巴魯在運動化車型方面的歷史其實并不長久——甚至還沒有現在他們隸屬的那個讓人覺得更平和更日常化的豐田更長久。所以,也不用怨念太多,不是嗎?好了,言歸正傳,新的斯巴魯翼豹其實不錯,以一臺日常代步用緊湊級車的標準來說可以說進步不少。
她有新的不算驚艷但是設計相當合理的內飾——馳鵬那個有點北美化的SUV車型的內飾最初看起來倒是蠻驚艷的——總之這方面她倒是保持了傳統的日系家用車風格,簡約也簡單。順便說一句,相比上一代車型,第四代翼豹的內飾材質也大大改善了,實際的視覺效果也許會比您在圖片上看起來的更好一點。或許是受到了豐田的影響,新款的翼豹也像所有新的豐田或者雷克薩斯車型一樣有了一個削薄椅背的前排座椅,外加上想比上代車型增長的25mm軸距,這讓后座腿部空間有了49mm的進步,幾乎5cm,這可不是小變化。
而如果仔細體會的話,還能感受到斯巴魯在這款新車上對座墊形狀的優化,大體上是感覺更寬大了一點,承托感更強,但包裹性也沒什么下降(當然,根本不是桶型座椅的普通版翼豹的座椅的包裹性一直就是比豐田花冠強不了多少的水平),乘坐的坐姿更具有人機工程學方面的考量,如果是長途駕駛的話,舒適度相比老款車型會有很大的區別。甚至車門的開度也變大了,外加上座椅安放位置的優化,上下車也變得更容易了一些。一些不被注意但是卻影響使用感受的細節在這車上有了不少的改善。另外一個小的改進就是,新翼豹的A柱的設計經過了一些優化,對視野的影響更小。以上這些算是豐田對斯巴魯的一些好影響,讓她變得更人性化。

新翼豹的座椅舒適度也有了不少的改善,或許斯巴魯是從豐田那學到了這些人性化的處理
至于外型上沒什么可多說的,她就是一副老實巴交的日系家庭房車的樣子,但看起來比第三代的翼豹至少強多了,整體的設計更有力量感一點。當然,我們依舊認為三廂版本的翼豹更好看點,兩廂版本的尾部設計多少有點怪,缺乏那些出身歐洲的兩廂車的尾部的得體感。總的來說,她更像是每天陪伴你的伙伴,而不是那些習慣于在賽道或者山路好勇斗狠,伴隨著泄壓閥的嘶鳴呼嘯而過的家伙。請記得,這不是STi,只是普通翼豹,太過苛求的話,沒準明年圣誕節你的圣誕禮物會被圣誕老人給換成一堆煤炭的。
紅旗挺受關注的HS6 PHEV終于公布價格了,預售剛開始的優惠價是17.88萬起,一共出了145智混版、240智混版和220四驅智混版3個配置。按照行業慣例,新車上市指導價通常比預售價更低,紅旗HS6 PHEV也有望延續這樣的定價策略。
純電N7火了之后,東風日產趁熱打鐵,出了小一號而且是插混動力的N6。雖然廠家將其宣傳為“插混版N7”,但實際上這兩款車差別還挺大的。
工信部又發新車了!!!誒?這臺大眾怎么是金色標。難道也是ultra版?其實這是大眾在國內更專注純電市場,為了更貼合中國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而打造的純電品牌“與眾”。
還記得以前零跑的綽號叫“半價理想”嗎?說實話作為F1車迷的我對純家用的suv實在是不太提得起興趣,之前也就沒太關注零跑。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零跑這次帶來的車,它叫lafa!預售價10.58萬元起,11月28日正式上市。
時隔多年,智己也加入了“增程教派”,在8月發布了“恒星”增程系統。而這次發布會帶來的LS9,更是宣稱要重構全尺寸SUV規則。